买了一斤水果竟少称了半斤
流动水果商贩若缺斤少两,市民难维权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11日讯(记者 王昊) 买了一斤水果,回家称量却少了不少,这让李女士十分气愤,却因没有证据,只能吃了哑巴亏。11日上午,家住黄河四路胜利小区的市民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
  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居住的小区属于老城区,小区门口有不少流动的水果商贩,不少居民都为省事在门口就买了,可是这些流动商贩有时候就会出现缺斤少两的事情。
  李女士告诉记者,10日上午9时许,在门口的一个水果商贩的推车上买了一些樱桃和荔枝,共花了40多元钱。李女士从售货员手里接过两袋水果时,就觉得可能少了点。但是小商贩肯定地说:“放心吧,我们这是电子秤,保证准确,缺1赔3。”由于当时李女士并没有携带弹簧秤,只能回家再称,没想到两样水果加一起少了0.25千克,这让李女士十分生气。“今天上午又看见他(小商贩),我马上就拎着两兜水果找到他。可是他却不承认是自己的秤不准。”李女士愤懑地说,并且小贩反说李女士并不能证明自己存在欺客的问题。因没有证据,李女士很是无奈。
  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发现,类似李女士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少老式小区离着市中心或者大型商店比较远,来回并不方便。因此只好就近选择这些流动商贩。“没有人管,法律对这样的小事管不到,社区管理人员没有执法权。找警察也是因为事太小,又没什么严重后果,所以也不好管,至于走街串巷的就更甭说了。”社区居民徐大爷对记者说。
  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了滨城区信言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军,彭军告诉记者,这一行径肯定是违反了公平交易的相关规定了,但是面临维权成本问题,确实让普通市民很难维权,因此比较可行的就市民在购买的时候要提高意识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