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流浪者被“请”进救助站
还有不少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还想以乞讨为生
2015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孙越 本报通讯员 殷伟伟

  6月4日,本报刊登了《七旬老人露宿街头拾荒度日》一文,报道了一位七旬老人为减轻儿女负担拾荒度日。11日记者跟随枣庄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市中区、薛城两地巡回救助过程中了解到,不少流浪者不仅拒绝接受救助,并且有的已经成为“职业”。
欲救助流浪者,常被拒绝
  11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枣庄市救助站。救助站王站长得知记者来意后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我们会对五区一市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关爱行动,平时也会与各区民政局联合开展巡回救助。”
  “巡回救助期间,不少流浪人员会拒绝我们的救助,还有不少接受我们救助的流浪人员,在救助站帮助下送往原住地后,却又再次返回。”救助站李站长表示。
  随后,记者在薛城区民政局管理科宋著团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西小庄,在一处民房见到一位来自山亭60多岁的流浪人员老孙。宋主任向记者介绍,“老孙之前就在我们区西小庄附近流浪,后来与另一名流浪人员一起过活,考虑到他年龄偏大,就协调西小庄在村里给他租了一间屋子供他居住。”宋主任介绍,像老孙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好一些的,还有一些流浪人员救助站无法施行救助。但救助站在巡回救助期间发现流浪人员后,会先劝其接受救助,在接受救助后会有专人负责送其回家。
流浪者回家待不住,渐成“职业”
  李站长向记者介绍,“市中区有一个滕州市姜屯镇的流浪人员老姚,我们多次对他进行救助,将他送回家后,他在家待不了多久又再次回来,慢慢就流浪当成了‘职业’”。
  市中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殷伟伟科长向记者介绍说,“老姚居住在滕州市姜屯镇,我们多次将他送回家,他大都在家待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再次回来,还有专职司机,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记者了解到,殷伟伟科长所讲的流浪人员老姚由于身体本身残疾,年轻时就曾在广州、厦门一带流浪乞讨,如今年龄偏大后乞讨的部分财物大都寄回家中,给他的侄子使用。
  随后,记者来到市中区商城另一处流浪者张先生“居住地”。当问及为什么不回家时,张先生说:“我家是在聊城,家里还有个叔,回家后他们都不认我,我就不想回去了。”殷伟伟科长说:“小张今年30多岁,也是我们关注的救助对象,之前因失火将自己的腿烧伤,我们也多次找到想对其实施救助,可他都表示拒绝,也是很典型把乞讨当做了‘职业’。”接着,李站长和殷伟伟科长耐心的向张先生救助讲解,在周围商家协同的劝解下,张先生最后表示愿意接受救助。
  截至记者发稿前,救助站李站长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把张先生安置在定点医院救治,在救治好后我们会找人专门把他送回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