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思与批判——
作家和学者笔下的高考
2015年06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本报记者 吉祥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围绕在高考身上的光环与争论便不曾消失。2015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一周,但社会上关于高考的议论依然很热。本期“书坊”周刊,我们分两个方面走进高考:一是作家笔下的高考,重在书写记忆与故事,当然细微处仍可观察高考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二是学者特别是教育家笔下的高考,重在反思与批判,既有对高考问题的揭露归因,也有对高考改革的建议。
作家笔下的高考:压力与感恩
高考期间,作家莫言的一篇旧文流传甚广。在这篇《陪女儿高考》的散文里,莫言讲述了女儿高考时,他这个陪考家长的一天。如同我们寻常见到的陪考父母一样,他和妻子焦虑而无助,看到车牌号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一旦看到车牌号数字较低,就觉得晦气。而莫言笔下的女儿,考前一晚仍在紧张复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次日早起之后又是胃口全无。这让莫言想起了他的奶奶。早年家乡闹日本鬼子,“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作为陪考家长,莫言与众多家长一样在烈日下等待,耳边是家长们不断变换的各种话题。尽管陪考备受煎熬,但作家也感慨:对广大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这篇陪考文章收入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里。实际上,这不是莫言第一次记录高考。早在1986年,莫言便在老家高密的中学里体验生活,直观感受了高考带给学生的压力,以及很多贫困学生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渴望。之后,莫言创作了小说《欢乐》。小说里的人物永乐生长在高密县的农村,家境贫寒的他像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摆脱贫穷与落后的命运。不过,连续5次参加高考,次次败北,希望化为泡影。莫言在“文革”时辍学,没有参加过高考,但对大学一直心存向往,在《我的大学梦》中,莫言详细记录了没能上大学的痛苦,以及对继续读书的渴望。“于是我想到了当兵。当了兵,只要好好干,就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最终,莫言参军,并因出色的文学才华得以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提到高考,不得不提的就是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首次高考。这次高考因为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至今被反复提及。几天前,齐鲁晚报报道过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只有三道题,看上去虽简单,但是考虑到当年的考生已经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这些18—30岁的青年从农村、工厂、牧区、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据悉,1977年高考的报考人数为570万,跨过这道门槛的仅有27万人,录取率为4.7%,竞争可谓惨烈,而那些成功从高考突围出来的人,很多在后来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
《我的1977》这本书汇集了众多作家回忆高考的文章。陈建功、周国平、肖复兴、叶兆言、吴思、雷颐等近二十位有着77、78级高等教育经历的文化精英撰写高考回忆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个人入学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以作家叶兆言为例,1977年高考之前,他在工厂工作,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叶兆言匆匆上阵,却不幸落了榜。“落榜对我是个很大的刺激,因为我发现自己很笨,很糟糕,根本就不是上大学的料。”第二年,倔强的叶兆言放弃了读工人大学的机会,第二次参加高考。尽管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对填志愿这些事情却是毫无概念,“录取什么就读什么,能进大学门就行”。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为这本书撰写了序言。他说,现在谈1977年的高考,不能遗忘那些未能考上大学的人,“77、78级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这代人的成功,只是从一个特定角度折射了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很多作家都在文章或书籍中回忆过高考。作家方方前两天就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1978年的高考准考证,那时的方方还是一名搬运工。“感谢高考,让我实现梦想,成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七八级这个最温暖集体中的一员。也因此让我有了现在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不然我很难想象一个早已下岗的搬运女工今天会生活成怎样。”方方直言,正是这张小卡片,改变了她的命运。
此外,著名作家余华还曾写过《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曼菱则在去年出版了《北大回忆》,留下了那个年代大学生活的诸多细节。
学者笔下的高考:反思与批判
《北大回忆》出版后,著名学者钱理群参加了该书的研讨会。在发言时,钱理群批判现在的很多北大学生将北大当作成为人上人的阶梯。他说,一位北大人告诉他一个新典故,北大西门口有座小金水桥,今天已经被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称为“状元桥”,“朝进北大门,暮登天子堂,和我们以前的梦想已经大不一样了,这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这不是钱理群第一次批判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曾回母校南师附中任教,不料来听课的学生一次比一次少,—位学生给他写信说:“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您的课,而是因为您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这让钱理群感慨应试教育“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长期关注教育的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其最新的评论集《近忧远虑》中,批评了高考乱加分以及对高考状元的过度炒作。在书中收入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分应该如何加》一文中,葛剑雄建议,对申请加分的考生应该加试该民族历史文化。他同时指出,对报考全国重点大学的考生不能加分,因为这些学校要求高,竞争激烈,如果勉强录取,不利于他们的学业。《葛剑雄文集·冷眼热言》同样有多篇谈论教育以及高考的文章,比如他批评社会上对高考的过度关注,他以高考期间气象部门发布的过于“精细”的气象预报为例说,“对服务部门来说,提供超常的服务也不无风险。像这样‘精细’的天气预报,如果出现误差,考生及家长告你误导或造成心理损失怎么办?岂非自找麻烦!”
2015年高考期间最大的新闻当数《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并成功以“枪手”身份进入考场。2014年初,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指导本科生,将三年的教学成果汇集成了《科场现形记》一书。在这本书中,郑也夫的学生们借助调查展示了中国高考中的各种“黑幕”。一位被访者详细介绍了家长和考生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如何更改户籍和民族身份的内幕操作。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在更改少数民族身份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隐性的“潜规则”,“学校和老师、考生、考生家长和官员体系存在‘共谋’。既然大家都在造假,大家都有机会加分,即使一些考生有机会反映,也会被平息下来。”
而因为各省市的录取分数存在差异,一些家长和考生便走上了高考移民的路子。比如受访的北大学生小Y便在高考前从河北移民到天津,而在他们班上,有十几个高考移民的学生。书中揭露的高考移民的方式除了花钱买房,还有花钱办假户口托关系等等。驱使家长和考生铤而走险的便是地域间巨大的录取差异。书中举例说,有的学生在河北省高考可能连专科都考不上,但是在天津就可以考个不错的三本,甚至二本。对于那些创造了高考神话的超级中学,书中也有对其管理方式的详细介绍。书的作者便揭示了衡水中学精确到每一分钟的教学管理,其中提到的细节让人触目惊心:有的学生睡觉不脱衣服,因为早上没有时间叠被子,而高中三年没有脱过衣服睡觉的学生竟然不在少数。
也正是基于学生的调查与自己的思考,郑也夫写作了《科场现形记》的姊妹篇《吾国教育病理》,在这本书中,他痛斥现在的“学历军备竞赛”,并指出目前高学历者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然有那么多的人争相获取高学历乃是一场诡异的合谋使然。“学生们谋求更高的学历,来竞争社会地位。管理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学历,以捞取政绩。”在郑也夫看来,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需求不对等,很多高学历者面临失业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应该学习德国人搞教育分流,做好职业教育。这除了要改革教育本身,还要在社会上多方面进行配套。“就社会而论,德国人建立了枣核型社会,技工的收入与社会地位不逊于大学学历持有者,故很多中小学生愿意分流到职业学校。我们的户籍壁垒,白领与蓝领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悬殊差距,是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力,无法促成分流的基础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重点
第A03版:重点
第A04版:重点
第A05版:重点
第A06版:身边
第A07版:身边
第A08版:身边
第A09版:码帮
第A12版:娱体
第A13版:娱体·文化
第A14版:娱体·运动
第A15版:娱体·运动
第A16版:天下
第B01版:世界周刊
第B02版:世界周刊·观点
第B03版:世界周刊·人物
第B04版:世界周刊·纪事
第B05版:青未了
第B06版:青未了·书坊
第B07版:青未了·书坊
第C01版:今日济南
第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3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4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5版:今日济南·都会
第C06版:今日济南·乐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