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与人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内地旅游,感受的是到此一游的高效率,忧虑的是环境的承载量,过多的游人、落后的服务与过度的开发确实败坏了许多游人的情绪。
□雨茂
  一位台湾朋友向我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时骄傲地告诉我,台湾拥有从热带到寒带除冰川之外的所有地貌,甚至包括沙漠与活火山。但另一位正在内地游历的台湾朋友也告诉我,台湾的自然风光根本无法与内地相提并论。同样是台湾人,感受却大有不同,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主要在于了解的程度。
  在台湾旅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素质的导游。去年8月13日至15日,我随台湾大学中文系到台大梅峰山地农场及合欢山游览,被分到女导游芭乐(化名。芭乐是台湾的一种水果,学名番石榴)一组,另一组是男导游阿土。芭乐很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她还是一个准专业的环保人士,见面不久就谈起高雄的大气污染与台北的核辐射威胁(据她讲有数万乏燃料棒保存在台北附近),提醒我们注意保护环境。在梅峰农场园艺区参观时,芭乐认识园中几乎所有的花草树木,逐一介绍产地与习性,并提醒我们采用望、闻、嗅、触的方式去验证。我一向认为,要真正保护大自然,辨识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连识别都做不到,何谈保护!可惜这成百上千种的花草树木实在让我消受不了,单单记下名字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遑论形貌与脾性!
  8月15日早晨,芭乐小姐带我们在梅峰农场教育展示中心附近观鸟,虽然前一天晚上敬业的芭乐已经用PPT给我们做过鸟类介绍,但要在密林中识别每一种鸟,对我们来说仍然非常困难。好在这里的人都非常爱鸟护鸟,人鸟相处极为友善,鸟儿虽然对人还有些警惕,但并不害怕,当我们用望远镜和长焦镜头对准它们时,它们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芭乐是观鸟的发烧友,具备准专业水准,她知晓中央山脉每一种鸟的习性,拿手好戏是通过鸟鸣声判别每一种鸟,模仿它们的鸣叫,甚至还能通过鸟鸣声辨别雌雄。那天我见识的有冠羽画眉、灰林鸽、黄胸薮眉、栗背林鸲,还有罕见的白头鸫。漂亮的白头鸫恰巧飞落在我们正前方约二十米的路上觅食,雪白的头羽与黄褐色的胸羽非常醒目,令我大饱眼福。每一种动植物都是大自然的精魂,是上天的馈赠,都要用敬畏之心对待它们,芭乐小姐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她并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我还会像朋友一样把她记在心上的。
  我爱好旅游,在内地时,每年至少抽出约半个月时间去各地观光。来台湾五个多月来,除了在台北周边观光外,我还随团外出旅游两次,感觉台湾更像是小而全的微缩景观,内地则是大开大阖的自然风物。在台湾旅游,随处都能感受到精致雕琢的人工美,时时能够体会到当地人的友善;在内地旅游,更多体会到的是大气磅礴与鬼斧神工的自然美,但服务意识是不敢恭维的。在台湾旅游,享受的是休闲放松,忘不了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内地旅游,感受的是到此一游的高效率,忧虑的是环境的承载量,过多的游人、落后的服务与过度的开发确实败坏了许多游人的情绪。针对内地的旅游状况,人们有一个形象的总结: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区照一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一些导游的业务能力很令人担心,除了给游人讲一些景区为了糊弄游客而刻意杜撰编造的故事,故作神秘地讲一些附会数字、人名、地名的传说之外,只剩下带游客进店购物。我曾经多次向导游请教景区的花草、树木、动物、岩石的名称,很少有导游能够给我满意的答复。至于景区的历史沿革、功能作用、开发保护,基本上一问三不知。近年来,旅游业成井喷式发展,导游的素质问题虽被人提及,但并没有达到紧迫的程度。现在,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蜻蜓点水似的旅游观逐渐被人抛弃,个人游、自驾游被追捧,休闲旅游广受欢迎,如果导游不适应这种变化,不了解游客需求,不扩展知识面,丢掉饭碗是早晚的事。有朝一日,当操着国语的台湾导游在内地各景区成为台柱的时候,我丝毫不会感到诧异。
  人是最美丽的风景,这是公理。一个地方的风光再美丽,如果缺少高素质的专业导游,缺少谦逊好客的本地人,游人就不会真正喜欢那个地方,毕竟人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的精灵,不仅仅是形体美,更在于心灵美。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