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潘家槐林村:八成水井干涸,自来水每五天放俩小时
吃水要靠邻居之间相互支援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庄文石
  对于昌乐县乔官镇潘家槐林村的村民来说,这个夏天特别难熬。因为持续干旱,这个拥有约500户居民的村庄已经有八成的水井干涸,而自来水每五天才放水两个小时。眼下,村民们的正常吃水都要依靠邻居们之间相互支援,地里的庄稼更是因为缺水而大面积减产。
25年的水井今年干了
  因为地处偏僻,潘家槐林村原来一直没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是靠在自家院子里打井吃水,直到四五年前,村里才通上自来水,但由于天气持续干旱,无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现在已经渐渐满足不了村民们的正常需求。
  8日上午,在村民潘光升家中,记者看到院子里摆了两三个盛水的大缸,其中两个已经见底,剩下的一缸水上面落满了灰尘,颜色看上去已经成了绿色。
  而就是这样的一缸水也被全家当成了宝贝,平常饮水做饭才用,洗衣服和个人洗漱都不舍得用。在院子的东侧,还有一口水井,但这口井已经不出水了。潘光升介绍说,自己家的这口井打出来有25年了,家里吃水一直靠这口井,但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出水量就一直减少,到了下半年就直接见底了。现在家里吃水就靠自来水,但这两年自来水每隔五天才能放一次水,而且每次只放两个小时,出水量也不大,一直开着龙头也只能接一缸水。“冬天还可以凑合,但夏天就不行了,放两三天水质就开始变坏,里面出现很多杂质,喝起来也有味儿”,潘光升说,但就是这样的水也很稀缺,不舍得用来洗刷。
  村民潘春祥家中也是一样,8米深的井打出来也有20多年了,最好的时候水深能达到5米,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抽不上水来了。
日常用水要靠邻居接济
  在采访中,村里的很多村民反映,眼下正是用水旺季,家里自己打的井基本上都干了每五天才放一次的自来水已经正常生活。
  村民陈女士说村里大约500户人家,但现在井里仍然有水的只有100户左右,平常大家伙用水都是靠互相接济。陈女士和老伴都年过六十,儿女们都不在家居住,但就是这样,她每隔两天就要骑着三轮车出去拉水。
  在她的电动三轮车上,一直放着两个装水的铁桶,每次到邻居家都是直接拿水管子接到桶上,装满之后用三轮车拉回来,再把铁桶上的塑料管子放到水缸里放水。“我年龄大了,水桶装满之后就搬不动了,只能是把桶一直放在车上。”陈女士说,现在这种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都是出去拉水用的,但是现在别人家的井水也是越来越少,老是去借别人的水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陈女士的女儿四个月前刚生了一个女儿,本来打算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的,但女儿一个星期前打来电话,说孩子回来肯定要经常洗尿布,现在家里用水紧张,担心老两口出去运水累着就不回去了。
  如今村里的人畜吃水都成了问题,庄稼的灌溉就更跟不上了。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村民们种的玉米基本上颗粒无收,麦子也是大面积减产,平均亩产只有三四百斤左右。
机井停一小时 才能抽十分钟
  早在多年前,潘家槐林村就通上了自来水,2013年,村里又新打了一眼深70米的机井给全村提供自来水,但是由于近两年的干旱情况,机井从前年年开始就只能五天开放供水一次,每次可供水一上午的时间。多数村民表示,趁着自来水放水,就赶紧把家里的水缸等盛满水,每次放水能接半方左右。
  “机井一般就是停一个小时只能抽十分钟,不到三方水。”村支书张宗太介绍说,村中从2014年开始就旱得比较严重,灌溉用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地下水还算充足,300多户村民家中基本都有井,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今年截止到目前,村里有八成村民家的水井已经完全打不出水来了,剩下的两成一天也只能打出20公斤水。张宗太说,村里生活用水暂且能保障,灌溉用水紧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今年小麦收成,村里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家小麦减产达一半以上。拿张宗太家为例,往年亩产可达1200斤,而今年三亩总共打了1200斤麦子。
  当天下午,记者从乔官镇政府了解到,乔官镇东部的村子地势较低,供水基本可以保障,镇西南山区的一些村子确实面临较严重的干旱问题,灌溉面临用水困难,但是生活及饮用水基本可以保障。
  乔官镇副镇长李学春介绍说,乔官镇西南山区多个村子属于玄武岩地质,打井经常打到麻刚沙以及膨润土,很难打到水层,加上连年干旱,周边村庄都大量打井,地下水位急速下降。目前,镇政府也在积极协助村子打井,就在半月前刚刚在潘家槐林村打出一口深井,出水量比较可观,近日便可投入使用。除此之外,乔官镇也已经做好应急供水准备,如果出现饮用水困难,将立即启动预案,协调车辆进行送水,确保饮用水供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