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言】
2015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谈国学必须注意复古的陷阱
  我曾谈到当前推广国学的三项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超越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对儒家思想所造成的扭曲。帝王专制对儒家思想的扭曲主要显示在何处?我们立即想到两点:一是三纲五常,二是科举考试。首先,三纲五常并非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想法是西汉董仲舒开始提倡的,到了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才正式定下其名,后来变成维系政治与社会的基本观念。它完全符合帝王专制的需要,所以形成教条而深入人心。到了南宋朱熹手上,甚至把“五常”说成人性的具体内涵,然后宣称“人性本善”。宋明两代的学者大都主张“灭人欲,存天理”,这主要也是用于教化百姓,试问有哪一位专制帝王做到了这六字箴言?其次,谈到科举考试。自元朝皇庆二年规定以朱注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本之后,六百多年以来,所有念书人从小启蒙学习儒家,皆以朱注为教科书,他们所学的是“朱熹的儒家”,而非“孔孟的儒家”。我曾指出朱注至少有两点误解,如“人性本善”与“孔子是天生的圣人”。总之,今日谈国学必须认真注意复古的陷阱,因为看似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实未必是原本真正的思想。忽略这一点,难免事倍功半,甚至买椟还珠。            ——傅佩荣(著名学者)

  传统的家风从未过时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家风。很多人认为,西方的教育理念才是科学的,比如说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几句“你好棒”,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独立的现代青年。道理都对,但我觉得完全照搬也有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自有其优秀、恰当的地方。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善于从一些小事出发。比如,第一就是讲规矩,看到长辈主动起身迎接,有客人来访主动打招呼,长幼有序,从细节开始,培养孩子的教养、品德、为人处世的方式。传统礼仪的庄重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是中国家风的基础,也是中国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因此,常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礼”不只是礼仪,“礼”本身就是社会秩序,是法治的一部分。古代社会治理,比较依赖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而这种自觉正是通过家风传承下去的。如今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家庭教育失去空间。即使三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讲究长幼有序。小家庭的父母一样需要注重家庭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做人做事,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国传统的家风当然需要改进,但它从未过时,它的核心价值没有变。 、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