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岛有个“不会算账”的王富云
9年来她坚持做公益,每月打车费就要2000元,虽然心疼但她从不后悔付出
2015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富云照顾孤寡老人。通讯员 摄
  通讯员 赵心旭 刘真
本报记者 吕奇

  家住芝罘岛社区的王富云是一名义工,多年来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己退休后生活的一大部分,仅2014年,除了日常在芝罘岛社区内的默默奉献,王富云登记在册的志愿服务时间就达到了2853个小时。她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发现爱心、散播爱心”的精神。
  退休后
她开启义工路

  2003年,王富云的工作单位倒闭了。在别人眼里,当时47岁的王富云家境殷实、子女孝顺,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但是对一个闲不住的“热心大姐”来说,王富云在家闷得无聊,就想再找点事做。住在同一栋楼的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又都忙着上班无暇顾及,王富云就经常去老人家“串门”,陪老人聊天,慢慢地,她发现老人其实内心很孤独,很需要人陪伴。从此以后,王富云每天都去陪着老人聊天、逛街买菜,子女有事不能照顾老人的时候她就伺候着老人的日常起居,这一陪伴,就是三年。
  2006年,王富云得知烟台市慈善总会招募义工,她去报了名,自此正式开启了慈善义工路。因为之前患有股骨头坏死,手术后养了3个月,她便迫不及待地拄着拐杖回归到义工队伍,到大街上清理野广告,去海边捡拾垃圾……
  这一坚持,就是9年。她关爱老人胜似亲人,92岁的王源芝老人身体不好,她每隔一段时间就提着牛奶、水果和日用品去探望老人,帮老人做家务,还定期陪老人去做体检。她把孤寡老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连续8年从正月初一至初十在芝罘岛老年公寓给特护老人喂饭。她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目前她帮扶的孩子已读小学三年级。王富云说,她要资助这个孩子到大学毕业……
腿脚不好
她打车做公益

  在王富云的感召下,女儿、女婿也加入了慈善义工的队伍。因为王富云做过股骨头手术,腿脚不好,为了让她少遭罪,丈夫主动提出少抽烟、少喝酒,省下钱来让王富云每天打车去做义工,自此便有了她9年的打车义工路。
  身边的人都说王富云“不会算账”,一个月打车费就差不多2000块钱,省下这2000块钱捐出去岂不是更好?
  提起打车做公益这事,王富云说,自己也挺舍不得这个钱的,但是做公益这个事不是花钱雇人做就行的,必须亲自去做。    
多年积累
她成了社区“贤内助”

  参加义工活动之外,在社区王富云也没有闲着,以前当楼片长,她总是三趟五趟的将通知下到分管楼片的每一户。她到社区居委会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有什么活需要干一定别忘了叫我”,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索取任何报酬。
  “沿街发放治安防范资料、排查社区安全隐患、提醒居民注意用火安全……别看事情小,但是社区的良好治安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多一句询问,多一个提示,就多留一个心眼。”芝罘岛社区的工作人员说,“社区里都是多层住宅,没有电梯,平时要上门普查信息和发放资料,遇到住户不在家,还要跑上好几趟,王大姨腿脚不好,一开始我们怕她累着不让她参加这些活动,但是根本拗不过她,她又三天两头来社区,这些活想瞒她也瞒不住,她每次都是起早贪黑跑上跑下的将自己‘承包’的楼片任务完成。”
  王富云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也不需要做出惊人的壮举,只要真心付出、真诚奉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