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机构问题多资质不齐协议莫签
2015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东明7月12日讯(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朱殿立) 暑期又至,各类培训班又火了起来,由于目前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教学水平、办学规模参差不齐,由此导致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东明县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在为孩子报培训班前,一定要认真核查培训机构的资质,通过协议约定相关培训事项,防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日前,东明县的王先生为孩子报了一个培训班,学费为5600元/年。不料,孩子在该培训班上了一堂课后,反映无法适应培训班的教学方式,不想继续听课了,王先生只好向商家提出退还学费,商家却以双方在合同书上约定费用不退不还为由拒绝退款。东明县消协接到投诉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协议,王先生孩子的上课培训课程可延期两年。
  无独有偶,张女士也为孩子报了一个数理化加强培训班,孩子上课时发现,实际课程与宣传的课程表不一致,口头承诺的4—6人/班,实际却是15人/班。由于双方事前没有签订对具体课程和班级人数进行约定的合同,致使消协的调解无法继续进行。
  东明县消费者协会负责人提醒,一些暑期培训班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拖延开课时间、变更上课地点、减少课时或缩短上课时间;交费前承诺学生中途退学全额退费,但实际只退部分费用或拒绝退费等问题,因此家长要慎重选择。选择时一要在报名前充分了解学校是否有办班或办学资质,尽可能找一些办学多年、信誉良好的培训机构。二是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培训合同,尽量详细注明培训时间、地点、收费标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相关退费事宜等。三是消费者应索取正规商业发票,并注意查看拿到的发票是否有效,发票收款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对培训机构发放的招生简章、广告宣传单等有关资料,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依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