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三中附属东昌艾科学校的“名校特色”解读
“翻转课堂”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2015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目前在聊城三中附属东昌艾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常态。
     “孩子刚来东昌艾科时成绩并不突出,没想到这才短短一年时间,学习成绩竟然超过了许多传统名校的孩子,挺进了全市前100名的行列。”初中学生家长魏女士在学校举行的家长会上表示,这才一年时间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时尚早,最让她欣喜的是孩子精神状态的变化,变得不仅主动学习,而且爱思考、喜欢动手了。 
  对于魏女士的欣喜,聊城三中附属东昌艾科学校校长王永辉表示,这得益于学校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推行的“翻转课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王永辉表示,传统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姿态接受教师由外部提供的知识信息,形成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如今,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王永辉介绍说,理想的课堂,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下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生成自我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以实现“理想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教师的指导点拨。教师通过充分的利用网络媒体工具,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巧妙地情景再现,让学生快速地获得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拓展新知识的过程。 
  为了使每个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学习效益最大化、自我发展最大化,立足高起点建设特色名校的聊城三中附属东昌艾科学校,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指引,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学情,突破以往传统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围绕课程设置“翻转化”,从学生的生理认知规律出发,每一学科的课程设置都采取了“预习+课堂”的模式。在每一节课堂之前,都会设置与课堂时间大致相当的“预习时段”。老师事先根据课本内容及课堂目标,围绕相关知识点以问题和情景的模式分层次设置一系列习题做成“导学案”。而后让学生在“预习时段”独立自学,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和手头资料,独立完成教师分发下去的“导学案”。根据学生完成的“导学案”,老师经过一一批阅总结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课堂时段”为学生知识生成、提升、应用、反馈综合阶段,老师把课堂时间大致分为“研讨+点拨+反馈”三个时段。“研讨”阶段,首先在课堂前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生成一部分问题。“点拨”阶段,学生通过组内研讨而生成的新问题,大多数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易错点,教师在此阶段集中精讲、点拨,使学生在短时间顿悟,达到“拨云见日”的效果,这阶段也就是学生在认识上的快速提升。“反馈”阶段是把课堂前两个环节的生成新知识即时应用巩固,当堂检测,当堂总结、不留症结。 
  王永辉表示,如此的周而复始不仅彻底改变以往“先教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还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引导下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来,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李乐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