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谨防“情绪中暑”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滨州7月14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王慧凯) 小暑之后,滨医附院中医科门诊病人出现了新的变化,很多病人都反映自己出现了“脾气急躁”,尤其是进入三伏天气温大幅升高后,很多人心里就像憋了一团火,医生解释这是情绪中暑了。 
  市民小李来到滨医附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小李向医生介绍,他一向是单位公认的好脾气,但是今天上班时却因为一点小事和同事大吵起来,还动起了手,“事情过后,我就对自己的情绪感到很难理解,平时不这样啊?”和小李有着相同情况的市民王女士也表示,这两天在家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还特别爱忘事儿,以前不怎么出现这种情况的。 
  滨医附院中医科住院医师王慧凯介绍,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王慧凯表示,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和风油精这四种药物都可以解除“情绪中暑”,大家在因热烦躁时,不妨试用下它们。另外,食用绿豆、西瓜、黄瓜、丝瓜和苦瓜这五种食物也可减轻“情绪中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