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家撑起一片天空
董瑞莹:家庭虽困难,但她却把家人照顾得很好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许建立 通讯员 魏旭彤
  她是青龙街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面对生活的重担,她勇于面对;多年来,她用心用情照顾着病重的婆婆,让婆婆能够安度晚年;她用实际行动唤起丈夫和孩子的信心,一家人一起共渡难关。
为帮婆婆恢复健康 悉心照料老人生活起居
  董瑞莹家住青后小区一区6号楼,她和丈夫杨济生原是济南童鞋厂职工。2001年,单位由于经营不好而破产,夫妻俩人双双失业,当时孩子还在上学,同年,董瑞莹的婆婆因患脑溢血病倒,生活的压力一下压在她的肩上。她既要想办法挣钱养家,又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由于丈夫身体残疾,找工作更加困难。
  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她一边照顾婆婆,还要在集市摆摊经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后来,由于路边摆摊不符合规定,她又干起了卫生保洁工作,繁重的劳动并没有使她减少对老人的照顾。为了保证老人的营养,每天起床后,她先给老人热上一杯牛奶。由于老人是南方人,平时喜爱吃甜食,因此她在家中常备好点心,方便老人食用。做饭时,董瑞莹也尽量照顾老人口味。平时,帮助婆婆洗洗涮涮,为了帮助婆婆恢复,每天睡前帮助婆婆用热水泡脚按摩,从不嫌脏嫌烦,每周帮助婆婆洗一次澡,帮老人搓背、洗头,由于老人行动不便,所以每次洗澡,都不亚于一次重体力活,就这样,虽然婆婆行动不便,却始终干干净净。常年生病的人,最容易造成心情烦躁,有时会无缘无故乱发脾气,为了使老人能够放松心情,她还不顾劳累,在天气好时,用轮椅推着婆婆散步,在小区里、大明湖公园里,经常看到她们娘俩的身影。

支持孩子上学 对丈夫耐心开导安慰
  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对女儿和丈夫的关爱,孩子中专毕业后,由于学历低,还想继续进行深造,她没有因家庭困难而阻止,而是积极支持孩子学习,继续承担起生活的重压,她的孩子也非常懂事,看到妈妈如此辛苦,就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在外打工,以便减轻家庭的负担,就这样,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顺利完成了大专学业。丈夫由于身体残疾,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经常为此感到苦恼,但她从没有嫌弃,而是耐心安慰开导,并且从生活上更加细心地照顾他,丈夫爱吃她做的手工馒头,她不怕麻烦,细心调理着一家人的生活,夫妻之间非常恩爱。
  虽然面对着生活的重重压力,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些年来,她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家庭的幸福安康,赢得了家人的敬重。在平凡生活中,她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董瑞莹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它不需要过多的金钱物质,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贴,相互关心,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