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整改年年淹,几时才能休?
雨污混流、泵站抽水能力低、泄洪工程进展缓慢却成痼疾
2015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历山路铁路桥南侧,下水道喷涌如“趵突泉”。     记者 刘飞跃 摄
  大辛河正进行雨污分流整治。(资料片)  记者 蒋龙龙 摄
     本报记者 蒋龙龙    
  3日夜晚的一场暴雨让泉城处处看海,而铁路桥的积水则更为严重。铁路桥的积水源于雨污混流导致铁路桥下处处“趵突泉”,泵站抽水能力较差,雨污水不能及时排出。龙脊河工程的进展较为缓慢则导致了东部多个积水点被淹。而目前实现雨污分流改造,也面临着拆迁、资金筹措等难题,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部的雨污水改造。

排水底子没打好,下雨处处“趵突泉”
  目前济南铁路桥等积水点的积水比较严重,除了降水集中的原因以外,根源还在于济南的排水设施基础较差。济南现有雨水管沟总长约为1340千米,其中雨水管道超过八成,其余为雨水暗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大明湖——兴隆片区的现有排水管渠系统中,有21%的防汛标准仅为不到1年一遇的降水,1到2年一遇的占5%,2到5年一遇的占40%,大于5年一遇的只占34%。
  排水管道排水能力较差制约了雨洪水的排放能力。省城的济齐路系统、济泺路系统和大明湖系统等涵盖老城区的区域内,仍存在部分雨污混流情况。雨污混流导致降水集中时,雨水大量聚集到污水管网,将污水井盖顶开,形成处处“趵突泉”的景观。
  由于铁路桥下地势较低,铁路桥下面的“趵突泉”景观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当雨水流进污水管网,到了铁路桥下,会喷出大量污水,铁路桥下会大量积水。据了解,8月3日晚,济南市区无影山北路铁路桥、历黄路铁路桥、历山路铁路桥、济钢西三岔口铁路桥、殷陈铁路桥下积水均超过70厘米,济钢西三岔口铁路桥下甚至达到一米多深。
  而部分铁路桥泵站抽水能力较差导致一些铁路桥的积水时间过长。8月3日晚,历山路铁路桥的积水在雨后半个小时基本已经消除完毕,而北坦、生产路铁路桥的积水在3个小时才消除。历山路铁路桥的泵站经过几轮提升,目前已经可以快速排出积水。目前生产路泵站抽水能力为0.93方水每秒,是按照5年一遇来设计的,生产路泵站的抽水能力已经明显不够用。
去年说建好今年还在修,泄洪河道使不上劲
  3日晚间的一场降雨,让位于省城东部的工业北路、凤鸣路,济钢立交桥、殷陈立交桥都出现了积水。当晚根据水文局的监测,位于工业南路的殷陈立交桥在3日晚9时,积水已经达到了2.8米。济钢立交桥积水也达到了1.2米以上。东部的积水除了与降水过于集中有关外,积水与龙脊河工程尚未完工有很大干系。
  龙脊河位于省城东部,被耕地、建筑侵占严重,最窄处不足两米。龙脊河下游的排水几乎全部依赖于3根并不太粗的管线,难免会造成排水困难,泄洪能力较差。每逢较强降雨,工业南路义和庄、殷陈铁路桥、工业北路济钢铁路立交桥、凤鸣路等主要路段极容易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内涝。
  2013年10月,龙脊河河道整治工程启动。工程实施总长度11公里。整个龙脊河改造工程规划将河道拓宽为7至40米之间,在下游河道穿胶济铁路处新建两座铁路桥涵,使河道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而原计划要在2014年汛期前完工的龙脊河整治工程,在2015年汛期到来时仍没有完工,不少河段仍在施工。由于全部河道还没有完工,已经开挖的河道还难以实现泄洪的功能,导致东部多个积水点的水无法及时排出。
  至于河道为何迟迟不能完工,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因为此次河道整治面临大量拆迁、征地任务,其中也包括不少耕地。”据了解,此次龙脊河综合整治工程征地拆迁涉及历下区集体土地约9.5亩,房屋拆迁约2644平方米,历城区集体土地约286.1亩,房屋拆迁约39867平方米。
  家住龙脊河周边的不少市民希望该条河道涉及的多个部门能够密切合作,让该工程早日完工。

老城区雨污分流不足八成,卡在拆迁还缺钱
  据济南市一排水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济南市南高北低,出现大规模集中降雨时,路面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积水现象。”但怎么能把这些集中降水快速地排出去不造成财产人员损失很考验济南市的防汛能力。只有通过提高泵站、河道并进行雨污分洪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能力。
  在济南大明湖周边的多条老街道3日晚间都出现了不少积水。据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周边道路和建筑的地基越来越高,雨水管网也不好,导致雨水只能往这跑。在老城区范围内,恰恰是雨污混流较为集中的地方。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道基本实现截污,但是老城区雨污分流水平不足八成。
  而要对老城区的排水管道动“大手术”,进行雨污分流工程涉及居民很多,工作难度大。如果没有城市道路改造,单纯改造排水管道也会影响到居民生活。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市政排水部门只能结合旧城改造和道路改造来逐步改成雨污分流。“而且一些拆迁问题导致雨污分流工程进展较为缓慢。”
  财力不足也制约着济南的雨污分流改造。济南每年用于排水管网维护的经费约为2000万元,由于低于定额测算标准,且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短期内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难以完成。
省城2020年前 完成雨污分流
  为了改变省城遇到降水处处看海的“奇观”,济南市将在2020年以前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并对市区内外近20条河道进行治理,提高河道泄洪的能力。
  日前济南市发布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济南市的防汛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意见要求,济南市政排水部门推进数字化排水系统建设及应用,建立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数据库,确保2020年底前实现城市建成区排水设施基础数据全部入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检测技术加快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监控系统。
  济南市还要加大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力度,对城区济齐路、大明湖等七大排水系统中的济泺路、历山路、二环东路、辛祝路北延二期等19条排水主干管收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逐步实现主次干管、支管及小区院落雨污分流,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绕城高速内雨污管网分流改造。
  济南市还要对历黄路、八里桥、济泺路等排水泵站进行升级改造,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城市排水泵站、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重点低洼地区、城市河道及主要污水干管的动态检测及监控,有效支撑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积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设施建设,结合实施城市绿化、防洪等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最大限度将雨水就地截流利用补给地下水。
  到2016年底,济南市要完成历阳河、玉绣河、大辛河(二期)、兴济河、龙脊河、玉符河、华山大沟、小汉峪沟等主干河道综合治理,完善提升河道防洪除涝、补源涵养及生态景观功能。完成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南部渗漏段河道雨洪水利用工程建设,在满足防洪和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建设人工湿地,改造不透水的硬质铺砌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提升城市防洪除涝及涵养水源能力,逐步打造景观生态水系。
     本报记者 蒋龙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