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有明确的指标界定,前者运量更大时速更快
R1线:俺的“大名”叫地铁,别再叫俺轻轨啦!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济南西站大厅,指示牌上已经预留了地铁位置。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喻雯                                  
  7月16日,地铁R1线正式动工,700万泉城百姓的“城轨梦”终于实现。对于新鲜又洋气的地铁,大家并不是那么熟悉,甚至有些陌生。R1线用啥车?能跑多快?站台啥样?……带着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对R1线做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从综合指标看
R1线属地铁系统

  R1线破土动工后,不少市民发现,R1线原来称为“轻轨”或是“城轨”,后来又有了“地铁”的称号。R1线有没有一个准确的身份和名称呢?
  记者了解到,根据建设部2007年6月13日颁发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7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地铁是一种大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主要在城市地下空间修筑的隧道中运行,当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地上或高架桥上运行。地铁车辆的基本型为A型车、B型车和LB型车三种,列车编组通常由4~8辆组成,最高行车时速不应小于80公里。
  轻轨系统是一种中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主要在城市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线路采用地面专用轨道或高架轨道,遇繁华街区也可进入地下或与地铁接轨。轻轨车辆包括C型车辆、LC型车辆,列车编组通常由1~3辆组成,最高行车时速不应小于60公里。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划分两者的主要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万~7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万~3万人次。
  从R1线的综合指标来看,是属于地铁系统。
全线风貌统一
各站“和而不同”

  地铁的车站站台形式可以分为岛式、侧式和混合式等。像池东站是三层的岛式车站,从功能上看,最底层是设备层,主要有车辆设备、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电缆夹层、车辆配电室等;第二层为站厅层,设有售票、检票、安全检查、自动服务设备、乘客服务中心,从车站外有配套的步行和自动梯可以进入;第三层为站台层,也就是轨道和候车区,车辆将从三层通过。二层和三层之间有扶梯相连。
  从效果图来看,站台的横截面是一个六边形,这是借鉴中国北方古典建筑庄严厚重、讲究出檐深远形成大面积阴影的特点,将侧墙与屋檐结合起来,直接将侧墙外倾来产生厚重感,同时能与城市空间形成有效的对话。屋顶向上收起的同时并未到顶,而是在中间成为平顶,顶端的棱角被磨平,恰如仁者,温润如玉。
  记者了解到,R1全线风貌基本统一,各站点通过某种设计元素与色彩的变异,既能相互和谐又具有自身的标志性,并且与周边的城市环境相互融合,显现出“和而不同”、“同中求异”的效果,比较好地诠释了济南城市特点及地域文化。
  业内人士称,济南自古以来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与熏陶,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这种独特的地形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深刻影响着R1线高架站的外观造型设计。R1线起点站和路中标准站的设计注重继承儒家思想,从传统坡屋顶形式中提取形式元素,将其风格发扬光大。
采用B型车
15对4节编组

  奔跑的R1线属于中客流密度,所以会采用B型车。从具体标准看,B型车车宽2.8米、高3.8米,车体有效长度19.8米,不仅比A型车苗条小巧,造价也比A型车便宜。从载客量来看,带司机室车能容纳230人,无司机室车能容纳245人。车厢的高度是3.8米,乘坐起来不会有压抑感。
  根据计划,R1线初期会安排4节编组15对,近期会安排4节编组20对。
  有业内人士分析,有关部门一般会进行前期客流量的评估。刚开始运行时,人流量可能不会太多,根据前期的人流评估,初期的车辆编组由4节车厢组成,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远期可以增加到6节车厢。根据工作计划,远期车辆编组会增加到6节20对,并为增加至30对车辆预留了空间。
  B型车设计时速是100公里。“在实际运营中,不会跑到最高设计时速,从各地运行情况看,一般运行时速80公里。”业内人士说。照此计算,从池东站到演马庄西站,不停站“奔跑”只需20分钟左右。
设有车辆基地
就像专属“4S店”

  R1线“奔跑”的最高时速为100公里,根据计划,运营初期将设置15对4节编组的B型车。车辆如何停放?坏了咋维修?
  在京广高速和刘长山路东北角,也就是王府庄站附近,有一处范村车辆基地,占地50公顷,主要功能就是停放车辆、定期修理、日常机车维护等。
  有业内人士称,这个车辆基地就像是4S店,一般的车辆基地包括了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在轨道交通设计上,一条线路的“标配”通常是“一段一场”,也就是配套建一个车辆段和一处停车场。考虑到R1线路不是很长,目前设计的只有一处车辆段。
  与此同时,根据规划,R1线还配备一座控制中心,兼顾R1、R2线使用,在池东站、演马庄西站预留了延伸的条件。
  此外,为了做好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形式的换乘,每个站点都有公交衔接,部分站点还有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停车点等配套设施。
太阳能光伏发电
建设“绿色地铁”

  地铁R1线提出了“绿色地铁”的建设理念,主要是通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节能控制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地源热泵、刹车再生电源等先进技术,实现节地、节材、节水、节能、降噪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不破坏土地植被,不受安装地点的限制,只要太阳能够达到的地方,都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高架车站一般分两层,站厅层为地上一层,站台层为地上二层,部分车站还有三层或单独的设备层,主要是一些较大的换乘站。由于站厅层、设备层均与太阳光照不接触,所以只有车站屋顶及周围的围墙可考虑使用。
  高架车站因考虑到白天还需将太阳光引入建筑内进行自然光照明,所以利用车站四周墙面的面积不多,最合适的还是利用车站屋顶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在设备房间内设置蓄电池储能装置,不仅能够达到利用光伏电源节能的目的,还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想要上车“兜风”
再等五年差不多

  R1线破土动工,高大上的车厢和站台,吸引了泉城百姓的目光。大家都在关心,啥时候能够坐上呢?
  记者了解到,随着试验段的全面开工,目前正在积极着手R1线剩余线路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将立即展开土建部分的招投标工作,与试验段压茬施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地铁建设基本结束以后,要经过联调联试、试运行、试运营等几个重要环节,试运行、试运营和正式运营是地铁建成投入使用的三个必经阶段。
  试运行是地铁初验合格并完成系统联调后的非载客运行,列车在轨道上空载试跑,不对外售票载客,这个阶段将对地铁各设备系统和整体系统进行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及考核,对运营作业人员培训、故障模拟和应急演练等情况进行检验。一般来讲,地铁试运行不少于三个月。
  试运营是试运行合格后,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验收和审批,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进行的载客运营活动,乘客可以购票乘坐地铁。试运营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具体到R1线,由于沿线控制性因素较多且多次穿越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施工难度大,技术难点多,计划2020年完工,具备试运行条件。
129亿元建设资金
七种渠道筹钱

  地铁R1线全长26.1公里,初步设计概算为129亿元。这些建设资金哪里来呢?
  关于建设资金问题,目前主要有七种渠道:一是充分利用银行贷款;二是实施PPP模式,大量引进社会资本。PP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这也是目前我国自上而下积极推行的一种模式。三是通过收益平衡区土地熟化和出让,以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四是借鉴外地经验,由沿线各区出资入股,市、区合作共建轨道交通;五是积极利用融资租赁和海外资金,重点解决主要设备购置问题;六是积极推进省市共建、与大企业共建,吸引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七是积极盘活政府资源,扩大资产规模,提高信用评级,增强融资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