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八旬老人手书抗日故事
辛弃疾故里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
2015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三位老人向村民们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
     任志明和任廷华今年都已经81岁了,孟宪训年纪更大,已经86岁。三人都是辛弃疾故里临港四风匣村的村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三位老人用手中的笔把当年自己经历过的,村里老人间口口相传的抗日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册。“现在的孩子好多故事都不知道,我们就把这些事儿都记下来,跟村民和孩子们讲讲那时候的事儿。”
  本报记者 张玉岩    
  声东击西,
夜袭日军司令部

  “当年,村子里的游击队队长就是任廷松,是出了名的神枪手,一枪能把电线打断。”任志明说。村子里流传最广的就是任廷松、任廷轩,还有任可海的故事。
  当时,在四风匣村的北边有个陈家阁,一个日军的据点就设在这个村子里。任廷松和任廷轩两人就来了个声东击西。就只有两个人,还在日军司令部里放了把火,缴了一挺机关枪。
  任廷松不知从哪里弄了几个洋油桶,把这些洋油桶分散着放在陈家阁司令部后面。每个油桶里都放了几个白皮爆竹,又在爆竹的引信上拴了根香,把香点着之后,就那么扔在油桶里了。干完这些事儿之后,两人就等着那爆竹一响就偷袭了司令部。
  等到那香一点点燃完,引着了信子,油桶里的爆竹就发出闷闷的砰砰声,听上去跟枪响不二。司令部里的日本人高田听到了,哪还顾上思考,带着人就冲出司令部,找那枪响的地方,只留下几个站岗的哨兵。
  那边高田还带着人四处寻找“枪声”,这边任廷松已经撂倒了哨兵,摸进了日军的司令部。两人缴了一挺机关枪,又放了一把火,大摇大摆地回去了。高田看到后方司令部火光四起,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任廷松从20岁开始搞游击战,到28岁被日本人抓住。吃了任廷松不少苦头的日军,先是将任廷松的舌头割下,又残忍地将他大卸八块,弃尸荒野喂了狼狗,这才算完。任廷松牺牲的时候,家里的孩子才刚满四个月。
神算子偷武器
给游击队

  当时,村子里除了能武的任廷松,还有个智多星,叫任可海。这任可海特别聪明,还有一手绝活,可以双手打算盘,人称神算子。这任可海原名不叫任可海,他原名叫任汇东。”说到任可海改名字,还有一段故事。
  当任可海还是任汇东的时候,凭借着双手打算盘的绝技,当上了一家日本洋行的外掌柜,这家洋行就派任汇东驻扎在日本,处理一些进货事务。任汇东就是凭借着日本洋行外掌柜的身份,把手枪等军火偷偷地放在洋货箱子的夹层里带回来,给任廷松他们提供武器。
  事情干多了,总有被发现的时候,任汇东发现在日本不安全之后,就偷偷跑回了老家四风闸,并且改了名字变成了任可海。任可海回老家的时候,任廷松已经牺牲了,副队长任廷轩就接了他的班。因为任可海人聪明、足智多谋,回到老家之后,他就充当起了游击队的军师。
  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任可海,有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就凭这口流利的日语,结果让四风匣附近几个日军据点来了个狗咬狗,黑吃黑。当时日军据点之间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在四风匣的郊野上扯了一根电话线。任可海就把这电话线剪断,接在另一部电话上,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谎报军情,诳了日军几回,让他们各自都扑了个空。结果,两边互相记上了仇,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
  四风匣附近的两个据点打了起来,惊动了聊城阳关的一个司令部。两家打了起来,阳关就派军队过来劝架。没想到,却被任廷轩带领的游击队摸了老巢。
中弹捂着伤口 继续指挥战斗
  任廷松牺牲后,副队长任廷轩就接了他的班。任廷轩虽然没有任廷松那样的好枪法,但也是浑身是胆的汉子,带着游击队打了好几回胜仗。
  当时游击队的弹药一直稀缺,任可海回国之后,就更没了来源。任廷轩他们就想着怎么才能加点弹药。当时有列火车运送日军军火,正从胶济铁路上路过。任廷轩就带着七八十个人,把铁轨之间的螺丝卸下来,晃松了铁轨。结果火车路过的时候,果然脱了轨。还没等日军反应过来,七八十个人就抢了大批军火,人人压得都走不动路。
  当时,任可海搅得日军家宅不宁,阳关的日军跑到四风匣来劝架。任廷轩就趁此机会,带着游击队的六七十个人打了过去。虽然日军的大部队都到了四风匣,但是据点上还留下了不少人。就在大门口还架着两挺机关枪,让游击队员们冲也冲不得。
  当时作为队长的任廷轩,自己上去端掉了一挺机关枪,上前就给抱了回来。还剩下另外一挺,任廷轩就想着再把这挺枪也给抱回来。结果在打第二挺机关枪的时候,肚子上中了一弹。
  作为队长的任廷轩只能捂着肚子、咬着牙,指挥着队员把阳关给打了下来。“当时队员们从战场上下来,才发现队长已经牺牲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