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
秦一书:用镜头记录美丽家乡
2015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秦一书(左)当选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小时候着迷电影
梦想成为电影人

  “诚实做人,诚恳做事,相信自己!”这是秦一书的人生信念,在他的电影里,你随处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深入描绘,荡气回肠的剧情,感人肺腑的情感世界,唯美浪漫的写意情怀和始终不会忘却内心深处的人文追求。
  “小时候父母看电影,把我锁在家里写作业,听着他们的脚步声走远了,我就赶紧爬墙出去,看完电影就赶在父母前面跑回家装作写作业的样子。”秦一书笑着谈起小时候的顽皮,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心中的电影梦开始萌芽。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秦一书终于在北京让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家乡元素走进电影
更多人知道日照美

  “离家近20年,年龄越大越想家。”秦一书说,希望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家乡。2012年9月,电影《人活一张脸》开拍,当时电影人物原型在安徽,为了深入挖掘人物特点,他跟着人物原型同吃同住。
  “对于家乡的热爱,我动了私心,把镜头转向了自己的家乡。当时剧组刚来到日照,就得到家乡父老各方面的照顾,经常有老乡偷偷来送土特产,还拉着我们去家里坐坐。”秦一书说,当时有一个镜头需要拍摄几头猪,因天气炎热,猪都中暑了,而把猪无偿提供给剧组使用的老乡却毫无怨言。老乡的热情温暖了他。
  为宣传家乡,融入日照元素,秦一书带领剧组拍摄了河山上的摩崖巨书“日照”,及日照各个标志性的建筑。就这样,家乡的美景和民风都融入进影片中,影片也凭着丰富的情感、细腻的表达,荣获了第七届山东泰山文艺奖。
  2013年,孝道题材《家长理不短》电影剧本呈现在眼前。当时秦一书的第一想法就是这部影片一定要在日照拍。为将家乡的地域文化和剧本完美融合,他跟主创人员先后9次修改剧本,影片中除了拍摄日照的风景,书画、绿茶等越来越多的日照元素融进影片里。
  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2014年年底,《家长理不短》全国上映,到现在依然在热映中,日照的人文风情随着影片走出荧屏,走到更多人的眼前。
助推家乡影视产业
成立日照影视协会

  在拍戏过程中,秦一书发现了一个无奈的现实,由于日照影视业薄弱,专业人员匮乏,每次拍摄电影他只能从北京选演员到日照。他决定,做大日照影视文化产业。
  经过长期筹备和多方努力,8月29日,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广电大酒店举行成立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协会主席、理事及秘书长。日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庄乾坤在讲话中指出,日照市电影电视文化产业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应运而生。他希望,加强协会建设,重点搞好剧本创作、影视作品制作和市场推广,并希望能融合更多社会力量,进一步促进日照影视产业的振兴,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本报见习记者 隋忠伟   

  秦一书,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出生,国内知名青年电影导演。秦一书在日照拍戏时发现日照影视行业相对薄弱,所以决定壮大家乡影业。秦一书现为北京世纪金禾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日照光影国际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日照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