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商河县城解放时,商河军民召开军民同乐祝捷大会,群众代表向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献旗献花。(资料片)
萧华在商河抗日时的工作照片。(资料片)
八年抗战岁月,商河有说不完的故事。八年间,商河前后两次沦陷,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记者采访了商河县浩瀚爱国教育展览馆馆长杨培卿和商河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让我们一起重温商河那些抗战故事。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潘成方
“马集惨案”中有72名群众遇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商河县城于1937年11月12日沦陷。1937年8月,中共商河县委在商河县龙桑寺镇成立,丁润生任书记。抗战初期,商河的党组织力量薄弱,抗战形势严峻。1938年9月,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成立后,派遣商河籍的党员返回商河开展秘密工作,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商河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
日军在商河进行着各种名义的扫荡,制造了马家集、孙集、红庙一个又一个惨案。当记者再次走进殷巷镇马家集村的时候,整齐的农家小院,宽阔的街道,已经让人们逐渐淡忘那段惨痛的记忆。
1938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军借剿灭伪军头子张老石为名,闯进马家集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集惨案”。日本兵进村后,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大肆伤害。据一名村民说:“我听我爷爷讲过,当时日军来了之后见有跑的就开枪,离他近的就用刺刀挑死,手段特别残忍。”据历史资料显示,“马集惨案”中有72名群众遇难。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济阳、德平等地的伪军聚集在商河,商河成了他们的“城堡”。商河县处于济南、德州、滨州三市交界之地,伪军占领商河影响了解放军南下西进,解放商河势在必行。
1945年9月5日,八路军在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带领下,与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相互配合,包围了商河城。8000余名民兵挖掘围城封锁沟40余里,修筑碉堡数十座,对伪军展开了围困。在经过21天的围困之后,伪军军心动摇,内部混乱。解放军攻城部队遂于9月26日发起总攻,一举突入城内,俘虏日本顾问永井、木杉二人。至此,沦陷八年的商河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记者从商河县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八年抗战中,商河县境内进行过大小战斗100余次,歼敌4100余名,俘获日本侵略军军官2名、翻译官1名。抗战时期商河县的直接伤亡人员693人,间接伤亡人员49人,社会财产损失1.6亿元以上。
萧华的贴身警卫是咱朱家村人
1938年,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决定组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任命22岁的萧华担任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开抵冀鲁边区,建立边区根据地,与冀鲁边区其他根据地相互策应,形成对津浦路和天津、济南、沧州、德州等城市的日伪军的包围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萧华司令员游走在商河、乐陵一带,他的贴身警卫是商河县殷巷镇朱家村的徐传河。
提起萧华与徐传河的故事,朱家村年纪较大的老人略知一二。记者从他们口中得知,徐传河在家里排行老三,人长得五大三粗,又高又壮,皮肤偏黑。用村里人的话说:“一两个人根本近不了他的身,和人摔跤三五个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在那样混战的日子里,他来保护萧华司令员,大家都很放心。”
萧华司令员在商河、乐陵一带工作,很少留宿在商河,唯一留宿在徐传河家里是在1938年11月的一天。当时的抗战形势严峻,日军在占领商河随即南去之后,商河周围仍有不少日军力量,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抗日目标不明确。萧华司令员决定与当时济南地区的国民党将领吴化文在商河县城关镇(现许商街道办事处)卞楼村洽谈,双方达成互通情报、共同抗日的口头协议。洽谈结束后,萧华司令员在徐传河的带领下,来到了徐传河的家——殷巷镇朱家村。
徐传河曾和后人提起过,当时形势动荡,萧华司令员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萧华司令员的行踪,但在洽谈后,萧华司令员的行踪极易暴露。在徐传河的眼中“哪里也不如家里安全”,他将萧华司令员带到朱家村,除了徐传河母亲等人外,很少有人知道萧华司令员的真实身份。
当天夜里,萧华司令员在徐传河家里住下,在他家正房的方桌上工作到天亮,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战略部署。第二天天还不亮,徐传河的母亲起来给萧华司令员和徐传河二人做早饭时,发现萧华司令员屋里的煤油灯还亮着。二人吃了早饭后,匆匆离开。没多久,商河县抗日大队成立。
1939年1月,根据萧华司令员的部署,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抽调津南政治部主任李一民、津南第三游击队政委常中方和军校文书王宗仁来商河开展抗日工作,创建根据地,从此商河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迅速扩大。党组织也得到了完善,发展党员400多人,建立村党支部40多个。
后来,萧华司令员陆续转战其他地方,与商河的联系逐渐减少,但他并没有忘记商河,更是和徐传河以“兄弟”相称。听徐传河的后人提起,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萧华曾向徐传河询问过商河的受灾情况,并给徐传河金钱物资帮助其度过那段艰难岁月。
季家父子三人先后为国捐躯
来到商河县郑路镇季家村,已经很难找到与季学文有关的任何记忆。他牺牲时年仅26岁,弟弟季学武牺牲时也只有18岁。从村里人口中得知,兄弟二人牺牲时均未成亲,因此无后代留世,村里人说:“我们都是季学文的后代。”
季学文父子三人参军抗日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家里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在他12岁的时候,祖母和母亲相继饿死。父亲季成宝凭一己之力很难养育四个孩子,就将二姐送人,大姐做了童养媳。父亲农忙时给地主扛活打短工,冬春靠说评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37年11月12日,日军由惠民方向经商河南犯,伪商河县县长石毓嵩闻讯带领县政府及公安局所属人员弃城南逃,此后,商河杂牌军蜂起,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时,中共商河县委正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季成宝因经常在外说评书,渐渐与共产党人有了接触,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季学文在父亲的影响下,与好友石连彩各带两支大枪和200多发子弹,加入了八路军商河支队。年仅16岁的季学武受到哥哥和父亲的影响,参加县大队当上了侦察员。此时,父子三人都入伍了。
父子三人积极抗日。季学武年龄小不易被察觉,经常进入敌人内部打探消息,1940年3月的一天,季学武在小石家村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日伪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无果后,将其活埋,年仅18岁。1942年春季的一天,季成宝在敌占区济阳县的毛王庄侦察敌情时,被李光明的汉奸队秘密跟踪杀害,时年42岁。
弟弟和父亲的接连去世,更加激励了季学文的抗日决心,他先后在铁匠村、九区藏范村等地战斗取得胜利。1944年初秋,独立营侦察得知,乐陵县伪警备队大队长何树茂带领8个中队近千名伪军,去惠民县投靠国民党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营部决定,由季学文带领一连担任主攻,二连作掩护予以截击。季学文带领指战员一路急行军,将敌人包围在乐陵县郑店附近的长庄一带,随即对敌发起攻击,俘虏了伪中队长1人、士兵30多人,缴获战马10匹、长短枪50余支。这次战斗,共缴获机枪6挺、长短枪300余支,不但武装了独立营,也补充了渤海第二、第三军分区的武装力量,季学文和其连队受到渤海军区的嘉奖。
1945年1月,独立营在商惠县李毛家村与日军的“三角部队”相遇。日军持有精良武器,又占据了村庄,向独立营发起猛烈的进攻。为使群众和部队安全转移,季学文与一连指战员三次顶住了日军几百人的轮番进攻,不料一串子弹打来,季学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本文部分资料由商河县史志办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