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疤是对历史的见证”
抗战岁月给老兵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2015年09月0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百岁老人卞如荣
抗战老兵信玉林
抗战老兵李尚坡
八年抗战岁月,他们是亲历者,风雨飘摇之时,他们尽全力与敌人搏击。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他们看到了商河人民的困苦,也看到了商河人民的坚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记忆正在消逝,但与战争有关的日子,却越发清晰。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潘成方
百岁老人卞如荣:纳的鞋底八路军都夸好
听闻9月3日要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消息,商河县袁窦村102岁老人卞如荣激动不已。她一遍又一遍地表达着自己想要看看阅兵仪式的想法,她对孙子说:“你们不知道,当时胜利有多难!”
商河县城第一次沦陷的时候,卞如荣24岁,已经结婚生子。她所在的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距离商河县城5公里左右。她听村里的人说:“鬼子来了,赶快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当大家都处在恐惧中时,日军占领商河没几天就走了。卞如荣说:“鬼子来的时候气势汹汹,我们都吓得不行,孩子他爹一个劲嘱咐我们没事别出门。”
日军南下之后,卞如荣说:“当时的商河混乱得不行,国民党杂牌军和地方顽固势力相继成立武装队伍,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为非作歹。”没多久,日军又重新占领商河县城,这次占领后,日军开始将魔爪伸向商河人民。
1939年10月,卞如荣听到村里外出的人说:“鬼子杀人了,赶紧逃啊!”后来才知道,日军去了孙集村,进村后见人就抓,要是有人反抗就立马杀掉。卞如荣说:“妇女老少全都不放过,听说孙集村死了三四十人。”
当时,整个中国都在抗战,共产党员在村里的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卞如荣说:“他们开会啥的很小心,都是在晚上,我们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我也是1947年入党后才听说的。”
对于解放商河的具体时间,102岁的她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是中秋节前后。老人略显无奈地说:“我咋给忘了?”据她描述,当时村里建起了很高的围墙,县里的抗战队伍和敌人战斗,没多久就听说八路军来了。
卞如荣说:“当时的八路军都很自觉,他们有的就睡在我们村里的胡同里,睡醒后接着战斗。”八路军来了之后,卞如荣和村里的姐妹们给八路军补衣服、纳鞋底。“你们不知道啊,八路军走路太多了,很多人的脚底都磨出洞来,我们给他们做的时候,都特意加厚点儿。”老人激动地说。
让老人骄傲的是,当八路军负责后勤的战士看到她纳的鞋底后,一个劲地夸纳得好。看到现在的军人都穿军靴,老人感慨说:“现在他们的鞋多舒适啊,想当年战士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咱过上好日子了,可别忘了他们!”
抗战老兵李尚坡:当兵时还没有枪高
走进商河县韩庙镇胡营村,村里人提起李尚坡总是一脸骄傲,1929年出生的李尚坡是一位抗战老兵。身为孤儿的他,12岁便参军抗日,后来跟随军队南下,赶上了抗战的“末班车”。参加过渡江战役,经历过抗美援朝,26岁复员回家。
李尚坡小时候正值兵荒马乱,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已经忘记父母是何时去世的,只记得小时候只能靠讨饭为生。直到1940年前后,村里来了他的“贵人”。
韩庙镇是商河的革命老区,处于济南、滨州、德州三市交界处,交通地位极其重要,在抗战期间有不少军队临时驻足。来到他村子里的抗日队伍,李尚坡至今不知道具体名字,只听村里人都称抗战队伍为“十一团”。他记得团长长得十分魁梧,身材很高,脚也很大,走路都带风。李尚坡说:“我当时就想跟随他们参军,我小打不了鬼子,但是我能干点别的,跟着他们总不至于饿死,当时村里人都很穷,谁也没有多余的力量照顾我。”
一天晚上,趁着“十一团”还在村子里休息的时候,李尚坡找到了团长。李尚坡说:“我当时就和团长说我要当兵,让他走的时候带上我。”团长看见李尚坡个子较小,问其年龄。“我当时长了个心眼,怕他不带我走,我就说我16岁了。”
团长听了李尚坡的回答后,觉得不可思议,让战士拿了一支步枪回来。团长将步枪竖起来在他身上比了比,发现李尚坡还没有步枪高。团长笑着说:“你还没有枪高,咋当兵啊?作战的时候你根本就跟不上趟。”在听闻李尚坡是孤儿的时候,团长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乐陵(现在德州乐陵市)的医院做看护员。
来到医院后,李尚坡每天都能看到有不同的伤员送来。李尚坡说:“有很多战士受伤很严重,缺胳膊少腿是常事,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但是战士们都很能忍,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带着对战士的敬佩之情,李尚坡照顾伤员格外用心。
在伤员的带领下,李尚坡也和敌人展开小规模的战斗。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德州地区破坏铁路。敌人的一批物资和部队要通过德州,李尚坡他们接到上级通知去德州破坏铁路。他和“三边县”(现在位置大约是惠民县的西部、商河县的东部和南部、济阳县的北部)的一些战友来到德州,当时的工具有限,他们就拿着铁锹、铁棍等,靠人力硬砸。李尚坡说:“我当时年纪小,力量不足,砸起来比别人要费劲一些,不一会儿手上就磨出了血疱。纯靠人力,我和战友撬了一天才把铁路撬掉。”
作为商河人,李尚坡没有参加过解放商河的战役,他当时在连长李茂泉(音)的带领下,去了别的地方,也逐渐从看护员发展成为一位抗日战士。李尚坡之前有十几个军功章,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外加一枚抗战60周年的纪念章。李尚坡说:“这些军功章见证了我参加革命的那些日子,我得好好留着,做个念想。”
抗战老兵信玉林:当初战士们的罪没白受
1924年出生的信玉林,是德州乐陵市郑店镇(原属于商河,1964年区域划分归乐陵)人,他头上的伤疤是战争抹不去的痕迹。1939年7月,15岁的他参加了革命,参加过卢家、小胡家两场战斗。91岁的他常说:“看到现在大家发展得这么好,当初战士们的罪没白受。”
1937年,商河在11月开始沦陷,日军占领没多久,就弃城南下。到1938年,商河县城第二次沦陷。在日军的操纵下,汉奸李干臣粉墨登场,当了伪县长,实行“三光政策”,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信玉林在1939年7月份参加了革命。信玉林说:“日军两次占领后,咱商河的百姓太受苦了,日军到处残害百姓,虽然我当时年纪不大,但我想打鬼子。”15岁的他在县政府担任通信班班长,在商河和乐陵的部分地区进行抗战。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卢家战斗和小胡家战斗。在卢家战斗中,他头部负伤。1941年前后,正值麦收,信玉林和战友们在卢家村(现沙河乡卢家)隐蔽,后来接到线报,黄屯据点伪军出动外出扫荡。信玉林说:“敌人大约10个人,我们人员较多,于是决定对敌人发起进攻。”
在此次战斗中,信玉林和一位同岁的战友张春贵(音)隐蔽在卢家村西边的一个坟头。信玉林在隐蔽中,听见一声枪响,随后看到战友被敌人击中腿部受伤不能行走。后来得知,战友被鬼子用刺刀刺杀在坟头。他自己在战斗中负伤,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头上的伤疤现在依然清晰可见。在这次战斗中,信玉林有4名战友牺牲。
信玉林说:“每当触及头上的伤疤,我就想起那些战斗,战士们身上的伤疤是对历史的最好见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