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老兵方队里有咱潍坊人
今年85岁的郑师玄,将坐着敞篷车出现在阅兵方队中
2015年09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2日讯 本报记者 赵松刚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老兵方队中,将会出现一个潍坊人的身影。他就是85岁的潍北监狱退休老干部郑师玄。他将以英烈子女身份参加阅兵式的老兵方队,他是其中唯一一个潍坊人。
  8月20日下午5点左右,潍坊英烈子女郑师玄在儿子郑健的陪同下和另外两名来自青岛、淄博的英烈子女代表乘坐火车抵达北京,入住首都大酒店,为9月3日阅兵式提前准备。郑健告诉记者,他父亲一行抵达北京后的活动安排一直对外保密,老人的身体状况目前很好。
  在郑师玄去北京前,记者在郑师玄的家中见到这位85岁的老人。他住在潍坊市潍北监狱一座简朴的职工院子里。见到老人时,郑师玄坐在一棵老无花果树下,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说话的声音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嘹亮风格。说起被选为老兵方队的一员,郑师玄激动地说:“在我这样的年纪,竟然还能接到去北京参加阅兵的通知,我们全家人都非常高兴,这是我的荣誉,更是在抗日中战死的父亲的荣誉。”
  郑师玄入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老兵方队的一员,成为这个家庭最大的喜事,临行前老伴王兰亭为老人准备好行李,在郑师玄赴京的这些天来,时常询问他在北京的情况,和家人一起盼望着在电视上看到郑师玄健康平安地出现在9月3日阅兵式的老兵方阵中。
  作为潍坊唯一一位参加阅兵的抗战英烈后人,郑师玄一直默默无闻地以一个普通老人的身份生活着,对参加阅兵这份殊荣,他在向记者讲述过程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郑师玄告诉记者,他的这份光荣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父亲郑作民。郑师玄告诉记者,他的父亲郑作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守卫战,1940年春在昆仑关战役中不幸中弹为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郑作民牺牲后,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1986年,国家民政部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父亲的牺牲让郑师玄祖母不愿意他再当兵,然而作为军人的后代,郑师玄依旧选择了从军的道路,于1949年9月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六年后光荣退伍。他的一生做过教员、修过铁路、看守过炸药库、挖过运河,1964年夏天进入潍北农场从事工作,1990年光荣离休。
  据了解,9月3日上午,郑师玄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老支前及烈士子女300余人乘坐敞篷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郑师玄向本报讲述父亲的抗战经历 “这份荣誉,先属于父亲然后才属于我”
本报记者 赵松刚 
  郑师玄一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饱经历史沧桑的郑师玄如今成为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却始终有着军人的情结,这次接到通知成为潍坊唯一一位参加阅兵式的老兵,他有着一份掩藏心底许久无法言说的感触,他说:“我很感激国家认可父亲的功绩,这份荣誉首先是属于父亲然后才属于我。”

父亲生于贫困山村,靠努力考上黄埔一期
  “1902年秋,父亲出生在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我一直觉得这个地方是全中国最穷的地方。”郑师玄老人说,他的一生曾在老家呆过很短暂的时间,他为父亲有着这样的出身,却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议。
  听奶奶说,父亲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家中靠抬轿、挑煤炭、打短工挣钱供应郑师玄的父亲读私塾,后在当地的学堂因为表现突出,受到当地的一名有钱人资助上学,一直上到当地的师范学校。
  1924年5月份,郑师玄的父亲郑作民和另外一名同乡以优异成绩,一起进入黄埔军校读书,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郑作民从军校毕业后编入学生军,先后参加过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上战场前宣读遗书,坚守47天痛歼日军精锐
  对父亲郑作民的抗日事迹,郑师玄在年少时并没有清楚的认识,“我只记得他每天晚上要熬到半夜,一直在研究琢摩桌子上的地图,母亲负责照看我们,他所有的心思都在打仗上。”
  郑师玄生于1930年,是家中的老大,这一年刚好是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三派军阀的“中原大战”,已经晋升为团长的郑作民在这场大战中再次立下汗马功劳,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次年10月,郑作民升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淞沪会战开始。郑作民任第二军九师师长,在奔赴抗日战场以前,郑作民宣读给母亲的遗书:“男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把敌人赶出去。”
  1938年春,郑作民率部参加徐州会战,突破敌人包围。
  在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中,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到达田家镇,负责扼守田家镇要塞西北面。田家镇扼长江航路,屏障武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双方必争之地。日军进攻时,郑作民率所部将士与占绝对优势的日军陆、海、空三军顽强战斗,浴血奋战,宁死不退。最终,他们苦战田家镇要塞坚持47天,痛歼日军矶谷师团精锐部队,旋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阳整训待命。

昆仑关战役中为国捐躯,临行前安顿子女让妻改嫁
  “1940年春,父亲在昆仑关战役中中弹,他的尸体埋在战场,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后被发现的时候,已经长了蛆。”郑师玄听老人们说起父亲为国捐躯的场景,并告诉他,父亲是一名抗日英雄。
  1940年1月初,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担任防守任务,日军凭借空中优势,连克宾阳等地,严重威胁昆仑关守军。后因第9师左翼的36军受到日军包围,郑作民率部前去支援,不料遭到日军的层层包围。为扭转被动局面,郑作民冒着日军炮火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他把我和六个兄弟姐妹送回湖南老家,还让我的母亲改嫁,他已经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打仗,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真的没有回来,死的那一年只有38岁。”时年郑师玄10岁,还记得父亲临行前的嘱托,让他和母亲一起照顾其他幼小的弟弟妹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