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八路军主力支持自建山东纵队
2015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帅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从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短短1年内发生20多次抗日武装起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十大抗日武装起义。
抗战一爆发
就举行武装起义

  抗战爆发后,中共鲁北特委、津南工委领导人于文彬、马振华等就开始在宁津、乐陵、盐山等县发动武装斗争。1937年7月,在旧县镇、黄夹镇举行武装起义,这是山东最早的抗日武装起义。
  1936年4月,黎玉到山东工作,重建中共山东省委。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徂徕山北依泰山,南靠蒙山,东临莲花山,西近津浦铁路。中共省委决定直接发起徂徕山起义。
  1938年1月1日,在徂徕山脉山顶大寺,黎玉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宣布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新成立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由洪涛担任司令员,黎玉担任政委,赵杰担任副司令员。
  “大寺这几间破房子,只能让女同志住,男同志都住山窝窝里头,拿石头当枕头。”赵杰的女儿赵进军告诉摄制组。
成立山东纵队
统领各地武装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理琪宣告成立山东抗日救国军第3军。
  1938年2月13日,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举攻克牟平城,俘虏伪县长等一百余人。但战斗结束后,理琪等22名干部战士撤到雷神庙开会,突然被数倍于第三军的日寇包围,理琪壮烈牺牲,年仅30岁。
  1937年9月到1938年6月,山东各地党组织先后在多地成功发动武装起义。1938年12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山东沂水县王庄正式组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丁龙嘉曾表示,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散布在全省各地的游击队,成长为一支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在抗日战争中,山东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支撑下,单独建成了一支八路军队伍,那就是山东纵队。
115师入鲁
干部也补充进来

  1938年3月28日,一个商贩打扮的人从临沂蒙山万寿宫出发,经过十多天跋涉,到达延安。此人就是黎玉,他此行要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黎玉要求中央派干部加强对山东的莅临指导,并希望一个主力团入鲁抗战,而毛泽东对黎玉讲,“看来还要多一些。”
  1938年7月,115师永兴支队和129师津浦支队作为最早入鲁的主力部队抵达冀鲁边地区,萧华则率343旅机关和补充团部分干部百余人,于1938年9月进抵乐陵城。
  1938年9月到11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1938年12月20日晚,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及686团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支队向山东进发。115师曾在平型关痛击日军,进入山东后,取得了梁山伏击战、陆房战斗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重创了日伪军。 
  (部分参考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齐鲁烽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