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站后,九班组冲上去“会诊保养”
集便检修保洁上油,让火车清清爽爽踏上旅途
2015年09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车辆段库检车间检车员排除列车油压减震器故障。
  济南车辆段库检车间车电员测量车辆电器配线绝缘值。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张阿凤 通讯员 周名扬       
  每天都有至少16列火车驶入济南铁路局济南车辆段,在这里做一番全面的“体检”后,带着清洁的外皮和安全的设施重新踏上旅途。9月8日,记者见证了车辆段各工种作业的十分钟。

集便气味难闻,不小心喷一身
  上午11点38分,K1338次列车到达济南站,这列从乌鲁木齐始发的列车已连续行驶了40多个小时,终于将最后一批旅客安全送达终点。旅客下车后,K1338次列车继续向前行驶,停靠在前方约500米左右的地方——济南车辆段。在这里,它马上要面临一番全面的整修,因为4个多小时后,要继续出发。
  “12:20-13:20”,这是车辆段库检车间调度室给这趟列车定下的作业时间,包含检车班组、车电班组、辅修班组、质检班组等在内的9个班组,都必须要在这一小时内完成所有的作业。其中仅检车班组,每个班就有十五六个工人,即使所有在班的工人一起上,1小时也几乎是他们完成整趟车检修的最快时间。
  正值正午时分,即使已进入九月,露天的强烈日晒也让长时间室外作业的工人汗湿了衣背。最先出动的集便人员开着一辆带着大罐子的吸污车,从第一节车厢开始作业。K1338是一列带有集便器的普通列车,40多小时的运行,集便器让列车做到沿途零排放,但积累的污物需要集便人员在这里全部清理干净。
  “如果能顺利将18节车厢的污物直接吸走,应该算是轻松的了。事实是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集污箱或管道内有异物,发生堵塞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打开集便器疏通,排除故障,夏天氨气味很重,不小心还会喷一身,非常辛苦。”库检车间行管牛桂芝向记者介绍。

检车员一天起蹲1800多次
  检车班组也同时开始作业,检车员江明玉拿上他必备的三件套——标志性的检车锤、手电筒和粉笔,钻进地沟,从第一节车厢底部开始检查。
  “两个字,听和看,看配件表面是否完好无损,再用检车锤敲击听一听,这样对于疑似裂纹的配件,究竟是石块剐蹭出的擦痕,还是真的是裂纹,就可以判断出来。”江明玉主要负责车体下部走行部的检查,要求是不能遗漏任何故障缺陷,走行部的各个配件,转向架、轮对、闸瓦、枕簧等,无论是剥离、擦伤,还是裂纹,都逃不脱他的耳朵和眼睛。
  检修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完全不可能走马观花。“这趟18节的编组列车,我们需要三个组的检车员来检修,每组两人,负责6节车厢,责任明晰。”济南车辆段宣传科工作人员周名扬介绍,一天工作下来检车员起蹲多达1800余次。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8点,连续工作24小时,检修至少16趟列车,除去吃饭,几乎没有像样的休息时间。这样长年工作,不少检车员的脊椎都不太好。牛桂芝说,因为连续工作近24小时,很多工长休息不过来,经常在次日早交班的时候就睡着了。
边走边上油,一天走十七八公里
  与此同时,车电组的工作人员在检查每节车厢的配电控制柜,这些小柜子掌管着整列车的电路安全。列车电器配线的绝缘值是否发生异常,配线是否有发黑发焦的情况等,都需要车电班组的工人一一检查。“包括照明、空调、电茶炉、电气化厨房在内的所有电器也要检查一遍,比如空调的过滤网,每一个都要换下来清洗一次。”牛桂芝介绍说。
  车体保洁班组的工作人员也行动了起来,戴手套穿雨靴,双手高举清洗刷,将整个车身外部全部清洗一遍。“每趟车到站后都要清洗,总不能让列车脏兮兮地驶出站台。”清洁人员说。列车内部的清洁由客运段来负责,不管是硬座的座位套,还是卧铺的床单、枕套和被罩,全部由客运段的工作人员拆下来送往清洗厂,再将新的套上。
  库检综合组的一位阿姨在给车下部的走行部上油,左手提油桶,右手拿上油杆,将走行部件逐一擦拭。“每天沿着铁轨一遍遍走,一天单走路就要走上十七八公里,何况还要边走边上油。”周名扬说,上油不像检车组,有三组人分工配合,这份工作只有这位阿姨一人负责。也就是说,每天,这位阿姨一个人至少要给16趟列车上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