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好人刘继杰向外地考察团介绍西李村四德工程建设情况。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11年前,文昌街道西李村村民刘继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舍弃自己产值过千万、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企业,决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中。
11年后,村民的腰包鼓了,思想意识提高了;家家安居乐业,老人老有所养;户户争当“五好”家庭,人人遵守《村约民规》……刘继杰用了11年,把贫穷垫底村变为致富文明村。
临危受命,
舍企业回村谋发展
2004年11月,刘继杰全票被选为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在此之前,他当过兵,干过木工,卖过蜂窝煤,是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1990年10月,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济南隆基装饰有限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他手下的员工有200多人,公司年营业额达3700多万元,已成为长清最大的建筑门窗生产企业。
在得知刘继杰被选为村支书后,亲朋好友都劝他一定要“理智”,不要脑子一热接“烂摊子”,费力不讨好,最后苦了自己,害了家人。“咱一手办起来的企业就像自个儿孩子一样,你忍心把它舍在一边吗?”彼时,妻子是刘继杰最大的反对者。
“我自己也很犹豫,纠结要不要接手。白天想不明白,晚上也睡不踏实,在床上辗转反侧,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经过深思熟虑,刘继杰在亲朋好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决定回村担任村支书。“钱没了可以再赚,企业垮了也可以再办,但如果村子发展不好,影响的可不止一代人。”刘继杰说。
村社合一,
两大产业带村民致富
西李村是传统苗木种植村,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组织无序、相互压价,村里靠此赚钱的没有几户。经过深入调研、分析论证,2005年4月,刘继杰组织全村成立了长清第一家苗木花卉协会,构建起了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的经营管理体系。经过整整10年发展,目前西李村已有220多个苗木品种,种植面积达4200亩,全村70%以上农户靠种植苗木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苗木种植。
仅种植苗木还不够。2007年,在刘继杰的力主下,西李村因地制宜,引进无公害山药。当年8月,新西李山药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当年入社村民达到120多户,这是济南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西李村无公害山药种植已达1000余亩,年总产量达4500余吨,亩均收入1.6万余元,合作社注册的“金西李”牌水果山药,可生吃、味道好,深受泉城市民的喜爱。
据悉,目前仅靠苗木花卉、无公害山药两大产业,西李村年产值就已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村规民约》,
让全村老少和谐相处
随着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一些不文明现象,诸如打架斗殴、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家庭不和……却越来越多,这让刘继杰感到很困惑,“可能是太看重钱袋子,忽略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思想意识还很落后。”
2013年,借着长清区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会议的东风,刘继杰在全村也搞起了“四德”工程。在硬件打造上,村里投资120多万元建设了“四德”广场、健身广场和益智广场。在软件措施上,刘继杰把“四德工程”、“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与“十大孝子”、“十大致富标兵”、“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并亲自编创了《孝的宣言》,鼓励村民争当孝亲敬老模范。
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民之间越来越和谐,村容村貌越来越整洁。刘继杰欣喜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提升。经过全村党员多次开会商议,村委决定推出一部依法有据,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全村老少都要参与进来,每一条《村规民约》必须得到全体村民的认可。”刘继杰介绍说,西李村的《村规民约》,包含了村庄人口管理及计划生育制度、村民养老制度、环境及卫生管理制度、邻里关系、村干部管理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管理制度,总共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自3月19日正式执行以来,村里有过“争议”的问题(养老、住宅等)依据《村规民约》,都得到了解决。
多彩西李,
刘继杰的美丽乡村梦
去年,56岁的刘继杰因病手术,术后一段日子他只能在家静养,这让他感受到了留守老人的孤独。这些“难熬”的日子,促使刘继杰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给西李村的老人们建一个养老场所,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的支持。通过多方筹资,如今西李幸福院已建成投入使用,院内的客房、餐厅、多功能娱乐室一应俱全,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养老难题,还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刘继杰说,未来要打造一个集生态西李、文化西李、商贸西李、幸福西李于一体的多彩西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