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数据生活更智能
2015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加快建设中兴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
     2011年时,全球数据规模可以填满575亿个32GB的ipad,它们如果当砖头使用,可以修建两座长城。而到2020年,全球数据规模将可以修建45座长城。大数据时代,我们将迎来智能化生活时代,在未来的智能化生活中,机器人将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新“朋友”。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汪泷 贾凌煜 庄子帆 于伟
微博也是大数据元素
  在此次论坛上,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士陈国良现场做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报告。
  陈国良说,淘宝网同时每天在线商品数已超过8亿件,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3亿,用户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天,这些都是大数据的实例。在2011年时,全球数据规模可以填满575亿个32GB的ipad,它们如果当砖头使用,可以修建两座长城。而到2020年,全球数据规模将可以修建45座长城。
  大数据发展迅速,推动者是企业界,是企业界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传感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是大数据发展的又一推动力。大数据的主要消费者是网民。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大数据可以增强国家安全、促进政府开发、提高政策预见性和响应性,大数据还可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发展。
  不过,大数据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威胁。挑战如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安全问题,威胁则主要是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和大数据的二次利用,威胁着公众的隐私。

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
  “2013年,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达到178132台,比2012年上涨了12%。”国际电子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孟庆虎所带来得这组数据,说明了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迎来了机器人大发展的潮流。
  孟庆虎指出,这次机器人的热潮与过去的热潮的区别在于,现在的硬件技术已经到达了过去从未达到的高度。在过去,机器人都是在装配车间里,没有与人打交道。而现在,机器人已经走进了人的生活,研究方向也在于突破机器人与人沟通的能力,比如可以实现自动导航、自动驾驶。
  而孟庆虎在讲座中所带来的另一组数据,则说明了我国也迎来了机器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新装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的20%的份额,然后依次是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

创新发展下代机器人
  在论坛上,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山思跃立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立阐述了新一代机器人。
  刘立提出,相对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新一代机器人具有轻型、敏捷、节能的特点,可以和工人协调操作,共存于同一工作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新一代机器人将更加深入的服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并延伸至健康和精神生活。
  如今的机器人已经有了行业分支,分成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发展机器人的竞赛是创新的竞赛。”刘立认为,在机器人这个新兴行业中,在第二代机器人的创造和应用领域,中国和西方国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对于将来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刘立教授建议建立机器人工业的供应链,注重人才的培养,将机器人的应用作为原始推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敢于发展新产品,不重复西方国家和日本走过的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