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2015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年人如同一棵疯长的小树,而传统文化能够帮我们提高自身修为,剔除掉那些杂乱的枝叶。学习传统文化,绝不是为了标榜什么,而是通过在传统中汲取营养精华,做更加优秀的自己。”走出张良才教授主讲的《中国传统蒙学经典读物赏析》课堂,数学科学学院大二学生黄春晓对记者说。
  学校党委书记荆兆勋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在故纸堆里讲经,而是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提高大学生的国学修养,以优秀文化铸魂,为大学生的人生之路奠基。”
  这一理念在曲阜师范大学已经践行了20多年,成为一代代曲园人的共识。早在1994年,该校在山东高校首开先河,设立《论语》公共选修课,受到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引发了校园里学习传统文化热潮。学校因势利导,不断探索传统文化育人的渠道和途径,逐步构建起丰富完备、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为此,学校更是制定了《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如今,学校建设了“国学修养”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传统文化类”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依托两大课程模块,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儒家人生与道家智慧》等近30门校本课程。仅一个学期,选修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大学生超过3000人。
  如今,国学教育已经成为曲阜师范大学的一个“金字招牌”,在省内外形成了品牌效应。学校创立的“高校国学通识教育体系”已经被多所高校采用,编写的《孔子与儒家文化》成为公选课教材。《高校国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2014年第七届山东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2014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研究生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获得重点资助,受到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

1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