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临清胡同文化》终出版
临清是明王朝经济文化的缩影,胡同是主要载体之一
2015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凌文秀                        
  说起刘英顺,临清市民一定不会陌生,他是临清胡同文化研究第一人,也是临清胡同游的发起者,更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专家,是他让临清胡同文化成为聊城临清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关于他和临清老胡同的故事,被聊城本地及外地多家媒体甚至央视争相报道。而刘英顺的贡献,当然还要属他用20年心血写就的专著《临清胡同文化》的出版。
出于爱好,钟情胡同文化20年
  54岁的刘英顺是临清国棉厂一名会计,自幼爱好收集临清胡同文化,喜欢听老人讲关于老街巷的故事。他从1993年开始搜集资料,1999年开始实地走访,系统整理资料。收入微薄的他专门购买了一部数码相机用于拍摄胡同照片。
  因家住临清公馆街,2007年他取名“临清公馆街老头”活跃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探寻老胡同的心得,开始组织临清胡同游,每年至少组织三次,他义务当导游,满足游客的需求。虽然很辛苦,但是刘英顺很知足,因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清胡同文化。
  20年间,截至2013年,刘英顺竟整理了长达40万字的文字资料。刘英顺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将临清胡同文化写成专著,广泛发行,让更多人了解临清胡同文化,了解临清。但是,初稿完成了,受限于资金的匮乏,迟迟联系不到投资方,更联系不到出版社。
为了传承,自费出书留存胡同记忆
  终于,不久前,他的愿望达成了。一位朋友为刘英顺赞助了3万元,刘英顺本人筹集了几千块钱,通过努力又拉了一些小赞助,终于筹集了5万元。最后,由北京的朋友联系到中国作家出版社,最终出版了1000本《临清胡同文化》。至此,这本书正式发行。尽管发行渠道有限,但圆了刘英顺多年的愿望。
  8月2日上午9点半,《临清胡同文化》发布仪式在临清宾馆望运楼举办,临清文化界众多人士参加了这次发布会。尽管发布会比较简单,不像名人新书发布会,但很有意义。它是第一本研究临清胡同文化的专著,堪称临清大运河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该书40余万字,200余幅插图。本书主要讲述临清胡同文化,不局限于狭隘的对胡同名称、形成原因及年代的介绍,而是胡同的种种文化现象。诸如:临清胡同名称的由来、古城胡同地理风水、民俗民风、民居建筑、名人轶事、商铺兴衰、奇闻传说、童谣儿歌,以及生活在胡同里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涵盖了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自然的、人文的种种文化现象。
  同时,《临清胡同文化》对研究中国运河史、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商贸流通史、漕运史、榷税史、中国移民史、中国民居建筑史、中国社会发展乃至民俗民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说到这本书的发行,刘英顺有兴奋也有担忧,担心书籍销路不畅,收不回成本,辜负了朋友的无私帮助。不过比起出书成本,刘英顺更希望这本书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临清胡同文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