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镜头里
本报“拍课堂”摄影分站赛转战田间地头
2015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等奖 郑晓革
  ▲纯绿色大餐先拍再吃。    本报记者 王鸿光 摄
  ▲王鸿光老师为学员创造拍摄条件。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学员各取所需。     本报记者 王鸿光 摄
  ▲小模特很上镜。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三等奖 周友
  ▲一等奖 张芳
  ▲二等奖 路春兰
  ◤二等奖 张慧
  ▲三等奖 王群
  ▲三等奖 殷艳丽
  ▲二等奖 刘佳
     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棉花,大片的农作物丰收在即,沉甸甸的谷穗看着就让人喜。近日,齐鲁晚报“拍课堂”2015年度分站赛第十一站来到省农科院,在农科院专家的引导下,一起深度探秘平日里的科研“禁地”。毛茸茸的豆荚、压弯了腰的谷子、高高低低的高粱,都成了“拍课堂”学员镜头中的精品。
  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有试验田300余亩,主要完成小麦、大豆、谷子、甘薯、高粱等作物的育种与栽培,同时承担大豆的国家及山东省新品种区试和小麦、谷子山东省新品种区试任务,此外还担负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的测试任务。就是在这片试验田里,诞生了济麦22这样的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
  济南虽然入秋,但在没遮没挡的田间还是酷热难耐。来到田间,学员们见到即将收获的农作物,立刻忘掉了热,忘掉了土,一会儿趴在地上拍豆荚,一会儿穿梭在棉田拍棉桃……经过一天的拍摄,学员们收获了更多自己满意的照片。
  拍课堂咨询电话:0531-88558458。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