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包验证情义,这算啥朋友
微信朋友圈一时成了“圈钱”的阵地
2015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朋友”要红包让人左右为难。
     微信红包作为一种新的节日庆祝方式,本可以为中秋佳节增添浓浓的节庆气氛,但这气氛一旦营造不好,不小心就变成了“低气压”。继支付宝“讨要红包”之后,朋友圈一时成为“圈钱”阵地,以各种名义求红包成为验证“情义”的方式,更有甚者直接称之为“微信乞讨”。
  本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微信乞讨” 让人左右为难
  “给我发一元红包,待会还你”、“求给三元红包买月饼过节”、“给我包一个红包吧,金额随意,看我能收多少,一分钱也是爱……”
  类似的段子经常在林小姐的微信消息、朋友圈中出现。“朋友圈里的可以装作没看见不用理会,但是朋友直接把这样的话发过来,你不能不理吧?”一开始的时候,林小姐还非常天真地把红包发过去,认为就是娱乐性的“礼尚往来”,认为你把红包发过去,对方一般也会回馈一些,“礼尚往来嘛”。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索取红包的人,大部分都没有了下文,还美其名曰“看看你对我的信任有多少”如此等等。“钱也不多,三块五块的,最多也就八九十块,但就是让人不爽。”据林小姐说,明目张胆索要红包的人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那些关系介于亲密和认识之间的人,“不冷不热的关系,平常交往不多,不能像熟人一样开个玩笑打个哈哈过去,也不能像不认识的人一样去质问他,只能自己吃哑巴亏。”
  不过林小姐已经决定不再理会这些“微信乞丐”了。“这不又有人索要8.15红包了,关系铁一些的就乐呵乐呵,不熟的再也不陪他们玩了。”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讨到红包的人,一般也会把收红包的截图发到朋友圈,告诉大家他“人缘不错”。被这类人刷屏,碍于情面,屏蔽也不是,不屏蔽也不是。

“闷声发大财”让人很没劲
  小张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一直在自己班级的微信群里非常活跃。班里60人左右,逢年过节,小张就会包个红包发到群里,大家抢一抢,活跃一下气氛。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小伙伴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红包齐飞,好不热闹。
  但小张不满地表示,“有些人在群里从来不说话,同学有事在群里求助也从不回应,一到抢红包时就像突然‘诈尸’一样,抢得比谁都快,默默地发着财,却从来不分享红包。”现在班里微信群里冷了很多,“有人求助什么的,大家都爱理不理,但一旦发个红包,那抢得可够快,红包大家又都看见了。”小张无奈地说。
  同学小李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你有钱你愿意发你就发呗,发了不就是让人抢的吗?你发也必须要求别人发,这不也是强盗逻辑吗?毕竟,同学感情的维系,不是靠简单的发红包就能解决的。”
微商要到红包再没动静了
  微信最开始是朋友之间互相深入了解的方式,但随着微商的发展,朋友圈里鱼龙混杂,关系也变得生疏有别,碍于情面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成为常态。
  赵小姐通过朋友在微信里关注了一个化妆品微商,结果前不久却被这个微商生生抢去了五块钱。“从没有在她家买过化妆品,就是看一下,了解一下,”赵小姐说,前几天这个微商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大意就是为了回馈顾客,只要大家发五元红包给她,就会包邮收到价值300元左右的水乳套盒,先送先得。看着这个活动很优惠,赵小姐很快就通过微信红包给这个微商发去了五块钱。过了一会,当她打算问这个微商水乳套盒什么时候给时,发现微信提示需要“发送好友验证”,赵小姐立刻火大起来,这个微商竟然在收到红包后把她给删了。
  当她发送好友验证质问微商时,该微商说“该优惠活动是回馈顾客的”,理由是赵小姐从来没在该店买过东西,不享受此优惠。当赵小姐想把钱追回时,该微商却说“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好友没法发红包”,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赵小姐只能怪自己倒霉,“是自己想要贪小便宜才被坑的,就五块钱,说多也不多,没个说理的地方,只能自己认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