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见大夫血压就“飙升”
这是“白大衣高血压”,不一定用药但最好早干预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平常自己测,血压挺正常的,可就是一到医院,一体检的时候,血压就高,这是怎么回事啊?”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在省中医举行的高血压义诊现场,不少参加义诊的年轻人有这种疑惑。对此,专家提醒,该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这类患者虽属假性高血压,但容易发展成真高血压,最好进行一定的调节干预。
本报记者 李钢                     
一到医院血压就高,这是紧张所致
  “我平时自己测血压很正常,可就是一到医院检查血压就高,这是不是高血压啊?”8日,在省中医举办的全国高血压日义诊现场,28岁的孙先生焦急地向义诊专家咨询。    其实,不只孙先生面临这样的疑惑。“我们在临床见到的这样的患者非常多,大概要占到就诊患者的80%以上。”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杨传华撰文指出,自测血压和诊室血压有时会存在出入,甚至是很大的出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大衣高血压”。
  据介绍,这类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医师,听到医生血压表充气和放气的动静,心情就十分紧张,血压就会升高,因此被叫做“白大衣高血压”。有时,这类人群的诊室测的血压比自己测的血压要高10-30毫米汞柱。
  那这种情况属不属于高血压,需不需要治疗呢?对此专家表示,目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高血压的中间状态,一般来说,这类人群的血压平时处于正常水平,只是在应激状态下血压才增高,所以,暂时可监测血压,不进行药物治疗。
若不干预容易发展成“真高血压”
  尽管对“白大衣高血压”来说,暂时可不必药物治疗,但专家同时提醒,这类人群常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环境刺激当中,日后患高血压的几率较正常人要高,因此最好进行一定的干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病科主任医师苏文革对此建议,“首先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防止紧张情绪。”苏介绍,这类人群,应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精神压力较大时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参加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还可以进行放松训练等。    
  “炒决明子3g、炒槐米3g、菊花3g、枸杞子3g、罗布麻叶3g,每日1次,开水浸泡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药味变淡为止),就有不错的效果。”苏文革表示,这种方式不仅适合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高危人群时常饮用也能具有不错的预防作用。
  对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白大衣高血压”,专家表示,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诊室血压增高大于140/90mmHg,而家庭自测血压小于135/85mmHg,24小时动态血压小于130/80mmHg,可诊断是“白大衣高血压”。
三亿人血压临界,生活上也需注意
  除了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容易发展成真正的高血压,还有一种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也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据介绍,所谓正常高值血压是指高压在130-140之间,低压在80-90之间。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如果不加干预,预计有50%-70%的会发展成高血压。”据介绍,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56%,冠心病危险增加44%,总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2%。
  对如何更好预防高血压,杨传华院长建议,应维持适度的健身体力活动,如园艺劳动、走路、家务劳动、太极拳和游泳等;在饮食上,应限制食盐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戒烟限酒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