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讲得好,一样能评上教授
驻烟高校职称评定有了自主权,未来将弱化资历强化业绩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8日讯(记者 李楠楠) 8日,记者从驻烟高校获悉,今后烟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将由学校说了算。政府部门不再组织评审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改由学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这意味着教师评职称框框少了,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课讲得好,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做得多,都能评教授了。
  8日,记者从驻烟高校获悉,为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和用人自主权,推动高等学校加快发展,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后政府部门不再组织评审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不再颁发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由学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烟台市的本、专科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纳入改革实施范围。其中,国家规定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相应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学校择优聘任。
  高等学校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学校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时,根据岗位性质、任职条件和师资情况确定学校内部竞聘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学校经集体研究在推荐人选中确定岗位拟聘人员并公示;拟聘人员经公示无异议的,学校根据岗位的工作需要、专业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具体聘期,按有关规定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
  据了解,拥有职称评审权并不意味着“想评多少就评多少”,要根据政府部门批复的设岗比例与数量。“这次主要改变过去评审中简单凭论文、课题进行评价的倾向,从高校实际和教师职业特点出发,弱化资历年限,强化业绩导向,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一位驻烟高校人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高校教师岗位竞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才能参加竞聘,今后只要符合岗位条件,无论是否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均可参加竞聘,这就意味着教师评职称的框框少了,给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
  “过去教师评职称主要是凭借论文和课题。今后将弱化资历年限,强化业绩导向,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这也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位从教多年的高校教师表示,此次改革对于高校老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职称改革烟台两年前就“破冰” 设立“教学型教授”岗位,避免讲课高手一辈子做讲师
  之前高校职称评定标准主要限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这使得很多在教学一线优秀的老师讲了一辈子课还是讲师。如何使更多的教师潜心授课又能评上职称?为此,山东工商学院2013年就率先在烟台高校中专门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让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有了晋升职称的新通道。
  很多年前,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叫宴才宏的讲师病故,这位被学生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的教师,居然至死也没评上副教授,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根据高校现行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
  “其实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老师,特别是部分基础学科教学任务重的一线老师。”山东工商学院人事处处长张启全说,对论文、科研成果等有形评价指标的过分强调,会埋没众多教学成绩出众的好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决定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评聘符合条件的“教学型教授”和“教学型副教授”,给这部分教师晋升职称的新通道。
  根据新办法,申报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的教师都要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保证授课课时,更重要的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比如“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就可以算作申报评聘“教学型副教授”的业务条件之一。
  “文件中对论文发表要求宽松了很多,而对教学成绩要求很细致。”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向敏说,“有的老师善于搞科研,而有的老师擅长教学,以前职称考核的是科研,很多教学型的老师很吃亏,这次调整,给教学型老师很好的机会。”
  “只要是教师在教学方面业绩突出,我们就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这种渠道,我们就能评定上上一级职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艳玲说。由于科研是硬指标,以前老师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潜能,都要在科研上花很多功夫。现在不一样了,书教得好一样可以当教授,让他们感觉有奔头。按照教学质量评定职称有利于老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不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虽然肩负着一部分科研任务,但更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这种新推出的职称评定标准相当于“两条腿走路”,对于在一线教书的老师,把书教好也能评上职称,让他们在教学的路上有目标有希望。而对于擅长搞科研的教师来说,也能安心搞科研。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老师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
  本报记者 李楠楠
  高校教师职称改革,优秀青年教师发展空间更大。 本报记者 李楠楠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