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提问踊跃。 本报记者 周国芳 摄
◥课间休息时,小记者们围住老师问个不停。
本报记者 周国芳 摄
本报济南10月11日讯(记者 周国芳 实习生 韩振安) 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新闻的采访、写作需要哪些技巧?7日上午,齐鲁晚报小记者第一节专业课热烈开讲。齐鲁晚报资深记者、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名誉副校长李飞为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
7日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又下了场秋雨,微寒的天气却抵挡不住小记者们求知的热情。开课当天,百名齐鲁晚报小记者走进采访编辑课的课堂,跟随一线记者探索新闻的奥秘。在现场,小记者们拿着纸和笔记录,准备认真聆听一场地道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
上课一开始,李飞便向小记者们要求,“请每一位小记者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你们的名字、学校和班级”。别看年纪小,小记者们都颇有“记者范儿”,拿起话筒,简单利落地介绍,有的小记者还不忘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记者最重要的两个技能就是采访与写作,”李飞讲道,“所谓采访,简单说就是“问”;所谓写作,简单说就是‘写’。新闻的写作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写作文,但又不同于写作文。先不说新闻怎么写,先问问大家这个国庆节是怎么过的,去哪里玩了?有哪些好玩的?”
简单的开场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兴趣,“我10月1日和爸妈去济南黄河森林公园玩了,非常好玩。”“我们去章丘拍《老农民》的朱家峪了……”“我去大明湖了……”小记者们踊跃回答提问。“刚才你们讲述的国庆节见闻,都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这些就是新闻包含的要素。”李飞总结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讲新闻学的原理对他们来说容易感觉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小记者们的学习兴趣,李飞把新闻采访与写作比作做饭。“记者就好比是家里下厨的爸爸或妈妈,新闻就相当于做好的饭菜。爸爸妈妈每天要买各种菜、鸡蛋、鱼肉等,经过精心烹制,变成每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记者,每天也要去事发现场采访各种‘原材料’,也就是新闻素材,经过写作,才能变成报纸上的新闻产品。”
小记者们领到了一份独特的课后作业——以此次编辑课或国庆节期间的见闻写一篇小消息。课后,小记者们将作品发给我们,优秀的作品将刊发在齐鲁晚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