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示孝亲敬老家庭风采,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聊城十大“孝亲敬老”家庭揭晓
2015年10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本报记者 邹俊美 通讯员 魏晓倩
自7月中旬开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寻找“孝亲敬老”最美家庭活动。“九九”重阳节前夕,聊城市十大“孝亲敬老”最美家庭揭晓。
他们分别是:魏东芳家庭、高士清家庭、徐保芹家庭、岳东银家庭、杜广河家庭、尹宪玲家庭、刘明香家庭、杨峥家庭、王桂彬家庭、张安喜家庭。他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真心敬老,热心孝老,爱心助老,有力推动了老少共融、代际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
夫妇义务赡养
智残老人29年
梁村镇三十里铺村高士清夫妇义务赡养本村74岁的智残老人刘春山29年,他们用二十九年的执着付出,用真情和坚持演绎了一个新时代的最美家庭故事。
“不就是多一个吃饭的”
19日,梁村镇三十里铺村的刘春山老人在村口张望,好像在等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等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一对如今已年逾六十默默赡养他二十八年的夫妻。赡养他的夫妇是三十里铺村的支书高士清及其妻子童玉珍。
“要是没有高士清夫妻俩,他根本活不到现在。”说起刘春山村民都这么说。1986年,自幼患有智力障碍的刘春山在父亲去世后,45岁的他失去最后一个亲人的照顾。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刘春山在父亲死后的两个月里险些饿死在家,恰逢当时高士清家要垫宅子,会干些体力活的刘春山跑去高家帮忙推土,白天就在高家吃。宅子垫完了,刘春山也习惯了到点就来吃饭了。高士清看他可怜,心想不就是多一个人吃饭,日子好不好的,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总不能让他饿死在家里。从此,每天高士清的母亲都会在家门口喊着刘春山的小名“柱子”叫他回来吃饭。几年后高母去世的时候,刘春山跪在灵堂前嚎啕大哭,也许他理解不了人情世故,但是他知道,悉心照顾他的人去了。而这也更坚定了高士清继续照顾赡养刘春山的决心。
一说把他送走
刘春山就不干
刘春山的智力像孩子,脾气拧得很。刘家的老宅塌了,夫妻俩就把自家的西屋收拾出来给他住。但刘春山却不肯住,高士清没办法,在村里的学校找了一间房间,收拾干净让他住过去。“二十多年前我去帮别人收麦子,他就跟着我去,干累了,他催我回家,我说再干一会儿,他拿着麦叉就朝我头上狠狠拍了一下。”
刘春山脾气拧,对高士清却是很依赖。常有人问,怎么不把刘春山送到敬老院去,高士清说:“一起过了这么久了,也舍不得了,别人一提把他送走他就着急,哪儿都不肯去。几年前他去照智残的鉴定照片,他都不去。村里60岁以上老人查体,都是我哄着去查完了,又赶紧回来。”
这么多年来,最让高士清感慨的是小儿子说的一句话:”就冲你们对大爷这么好,等你们老了,我们也都好好孝敬您。“父母对老人的付出,孩子们全都看在眼里。刘春山刚来高家的时候,高士清的儿子才10岁,那时候有点什么好东西,刘春山就偷偷的把孩子叫一边给孩子。如今,高家孩子在外工作了,只要一阵子不回家刘春山就念叨。每次孩子回来也总塞给他很多零花钱,把能穿能用的东西都拿回来给他,跟他特别亲近。
侍奉老人安享晚年
如今74岁的他身子骨看上去依然非常壮实。高士清夫妻俩给他买的脚蹬三轮车,他经常蹬着去赶集,有时候收拾了院子还去卖废品,卖的钱留下买盒烟、买点小东西。只要到点不回家吃饭,高士清就到处去找他,生怕他出点什么事。生病了只有高士清劝他才肯吃药,到现在都快两年没生过病了。
几年前高士清给老人交了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被问到刘春山虽然现在这么壮实,就没想过以后病倒了负担就重的时候怎么办,高士清毫不含糊地对我们说:”这么多年都过年了,什么负担不负担,都是一家人,以后有什么大病大灾,我都会管到底,要养就养一辈子。”
照顾瘫痪哥哥、儿子
她辛劳撑起一个家
阳谷县寿张镇吕街村的魏东芳,年过七旬,按说应该是子孙满堂,欢度晚年,但她却照顾着一个瘫痪的哥哥,还有五十岁的脑瘫儿子,对亲人的不离不弃,感动很多人。
婆婆和娘家妈瘫痪
她照顾20多年
1962年,魏东芳嫁到吕街村,丈夫弟兄四人,还有一个妹妹,都没有结婚,公公早年去世,只有多病的婆婆。但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主动承担家里一切家务,她和丈夫陆续帮助大哥和两个弟弟娶上了媳妇。本想完成任务可以歇口气,不想婆婆和娘家妈同时病倒,兄弟几个都刚刚结婚,为了让丈夫安心外出挣钱维持生活,魏东芳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任务,娘家有个哥哥,却一直未婚,所以也只能将母亲接来自己照顾,就这样,一个屋里两个床,上面躺着两个娘。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直到两位老人相继去世。
丈夫去世哥哥瘫痪
家中噩耗不断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她近50岁的时候,丈夫突感身体不适,经过检查确定食道癌晚期,听到这个噩耗,魏东芳感觉天都塌下来了,难过之后,她依然坚强的撑着,精心照顾病重的丈夫,直到他安静的去世。
然而命运并未停止对这个家庭的折磨。八年前,娘家唯一的哥哥又瘫痪了,哥哥一直未婚,魏东芳老人又把哥哥接来,细心照料着,直到现在。从没有过怨言。
魏东芳老人先后生了五个孩子,两男三女,大儿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因感冒发烧,家里没钱医治,患上了脑膜炎,如今尽管五十多岁了,还穿着开裆裤,生活无法自理,还经常跑丢,好多次,没多久就找回来了,其中有一次,魏东芳去地里忙,就把他关在家里,等回来后,又找不到了,亲朋好友帮着找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庄,不见他的踪影,有人说,别找了,找回来也是一个废人,可是魏东芳说,他也是一条生命啊,死活都要找他回来,就这样,她自己四处打听,到处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找了十几天,终于找回来了。“我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是有一天我走了,儿子怎么办?”说到这里,不知是想起那段辛酸的日子,还是觉得对孩子亏欠,魏东芳眼里噙满了泪花。
每当提起魏东芳这个家庭的时候,吕街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五十年来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但她的脸上却一直面带笑容。“哭是一天,笑也一天,俺为啥不高高兴兴地活着呢。”她用实际行动为孝老爱亲、勤劳善良作了最美诠释,也带动了周边更多的人去崇德向善。”一个屋里两个床,上面躺着两个娘,把两位母亲侍奉入土为安之后。如今照料着瘫痪的哥哥和脑瘫的儿子,一个女人忙里忙外辛劳撑起一个家。
侄媳妇照顾俩
智障叔公34年
徐保芹是高唐县三十里铺镇董集村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却做出不普通的事迹,她悉心照料公婆和两位智障叔公34年,用自己的一片诚心和孝心,书写了一段孝老爱亲的佳话,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眼里的“最美侄媳妇”。
一个人照顾四个老人
34年前刚满24岁的徐保芹跟李兆力结为连理。婚后和徐保芹生活在一起的除了公婆,还有两位智障的叔公。两位叔公都没有成家,膝下无子女,公婆年龄大了,照顾叔公的重担落在了徐保芹的肩上。徐保芹默默承担起照顾两位叔公生活起居的重任。
“当时家里人多,做饭是头等的大事。”徐保芹说,两位叔叔虽然缺乏劳动能力,但饭量很大,每顿得吃三个馒头,所以每天都要和面蒸馒头,家务活要比平常家庭多出许多。
一人照顾四位老人,徐保芹虽然年轻力壮但也吃不消。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徐保芹每天忙完家里忙地里,高强度的劳动经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刚让人想不到的是,唯一能帮一把的婆婆在几年后卧病在床,婆婆的吃喝拉撒全都落在她身上。徐保芹说,咬着牙也得挺过来,她并没因此嫌弃两位叔公。
哄智障叔公像哄小孩
徐保芹说,两位叔公智商跟几岁的小孩差不多,一点伺候不到他们还会耍个小脾气,有时老人脾气一上来,别人都劝不了,惟独很听徐保芹的话。
有一次,徐保芹为两位叔公做了新衣服但没有买新鞋,两位叔叔生气闹起了小别扭。最终,徐保芹还是诚恳地向老人道歉,并给他们各买了双新鞋子,一场小风波才平息下去。
两位老人不善言辞,但只要看到侄媳妇徐保芹,像见了亲闺女一样,立马眉开眼笑。34年无微不至地照顾冲淡了“叔公”与“侄媳”的关系,他们更像父女。她说,侍奉叔叔就是自己的责任。
如今,徐保芹的公婆已经去世,其叔公李江泉已经84岁高龄,李龙泉也75岁了。侄媳妇徐保芹尽心照料两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很好。李龙泉说:“侄媳妇一天做三回饭,还把饭给我送过来,亲儿媳妇也没这么好。”两位老人记得侄媳妇的好,他们经常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帮忙养羊,希望能帮侄媳妇减轻些负担。
拒绝把叔公送到敬老院
看到徐保芹照顾两位叔公很辛苦,不少邻居提议把老人送到敬老院,老人无儿无女符合五保条件,但徐保芹和丈夫都拒绝了,为了改善两位叔公起居生活,徐保芹和丈夫还为叔公翻盖了3间瓦房。徐保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叔叔活着,侍奉叔叔就是我的责任。我们就是他最亲的人,我们不照顾他们谁照顾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评论
第A03版:重点
第A04版:身边
第A05版:身边
第A06版:身边
第A07版:身边
第A08版:身边
第A09版:身边
第A10版:身边
第A11版:身边
第A12版:日子
第A13版:日子
第A14版:日子·互动
第A17版:财经
第A18版:财经
第A23版:天下
第A24版:天下
第B01版:生命周刊
第B02版:生命周刊·育儿宝
第B03版:生命周刊·公益行
第B04版:生命周刊·询诊室
第C01版:今日济南
第C02版:今日济南·剪子巷
第C03版:今日济南·抢眼
第C04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5版:今日济南·精读
第C06版:今日济南·都会
第C07版:今日济南·都会·96706
第C08版:今日济南·乐活
第C09版:今日济南·乐活·大观园
第C12版:齐鲁财金
第E01版:新姚家
第E02版:新姚家·街区
第E03版:新姚家·街区
第E04版:新姚家·身边
第E05版:新姚家·人物
第E06版:新姚家·文化
第E07版:新姚家·文艺
第E08版:新姚家·资讯
第H01版:今日运河
第H02版:今日运河·重点
第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5版:今日运河·健康周刊
第H07版:今日运河·2110110
第H08版:今日运河·运河教育
第J01版:今日烟台
第J02版:今日烟台·城事
第J03版:今日烟台·城事
第J04版:今日烟台·互动
第J06版:今日烟台·24小时
第J07版:今日烟台·综合
第J08版:今日烟台·综合
第J09版:今日烟台·人文
第J10版:今日烟台·小荷
第J11版:今日烟台·小荷
第J12版:今日烟台·教育
第K01版:今日潍坊
第K02版:今日潍坊·城事
第K05版:今日潍坊·教育
第K06版:今日潍坊·教育
第K07版:今日潍坊·公益
第K08版:今日潍坊·热线
第l01版:今日聊城
第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第l03版:今日聊城·综合
第l04版:今日聊城·乐学
第N01版:今日德州
第N02版:今日德州·主打
第N03版:今日德州·抢鲜看
第N04版:今日德州·关注
第N05版:今日德州·旅游
第N06版:今日德州·财经
第N07版:今日德州·城中事
第N08版:今日德州·24小时
第P01版:今日菏泽
第P02版:今日菏泽
第P03版:今日菏泽
第P04版:今日菏泽
第P05版:今日菏泽
第P06版:今日菏泽
第P07版:今日菏泽
第P08版:今日菏泽
第PD01版:今日巨野
第PD02版:今日巨野
第PD03版:今日巨野
第PD04版:今日巨野
第Q01版:今日青岛
第Q02版:今日青岛·时政
第Q03版:今日青岛·时政
第Q04版:今日青岛·社会
第R01版:今日日照
第R03版:今日日照·身边
第R04版:今日日照·面孔
第S01版:今日泰山
第S02版:今日泰山·热读
第S03版:今日泰山·精读
第S04版:今日泰山·现场
第S05版:今日泰山·专版
第S06版:今日泰山·活动
第S07版:今日泰山·藏友会
第S08版:今日泰山·分类
第U01版:今日滨州
第U02版:今日滨州·综合
第U03版:今日滨州·重点
第U04版:今日滨州·财金·汽车
第U05版:今日滨州·专版
第U06版:今日滨州·新闻邹平
第U07版:今日滨州·新闻惠民
第U08版:今日滨州·专版
第V01版:今日莱芜
第V02版:今日莱芜·社区行
第V03版:今日莱芜·关注
第V04版:今日莱芜·资讯
第W01版:今日威海
第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第W04版:今日威海·互动
第Y01版:今日淄博
第Y02版:今日淄博·抢眼
第Y03版:今日淄博·抢眼
第Y04版:今日淄博·专题
第Y05版:今日淄博·巡城
第Y06版:今日淄博·巡城
第Y07版:今日淄博·巡城
第Y08版:今日淄博·淄博金融
第Z01版:今日枣庄
第Z02版:今日枣庄·城事
第Z03版:今日枣庄·民生
第Z04版:今日枣庄·综合
第Z05版:今日枣庄·朋友圈
第Z06版:今日枣庄·小记者
第Z07版:今日枣庄·财金
第Z08版:今日枣庄·楼市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