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里留影
2015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俯瞰海泊路、高密路、黄岛路等路段,几个有历史的里院尽在眼中,这片区域连同中山路周边,正是老青岛人称呼的“街里”。
  黄岛路上有着很多“老青岛”的回忆。
  里院的设施已经十分老旧,人们在内生活不便。
  里院的陈设杂乱无章,反映了一种原生态的市井气息。
  这是2014年10月21日的黄岛路市场,马路上摊贩“林立”。
  黄岛路市场整治后,一些有门头的菜店肉铺回到室内经营。
   文/片 本报记者 杨广帅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唱起这首儿歌,老青岛人就会想起当年“街里”的繁华胜景。在老青岛人的印象中,以中山路为轴线的商业区,包括海泊路、黄岛路等区域都是“街里”。随着时代变迁,“街里”渐渐淡出,只剩在内生活的人们坚守着传统的市井生活。
  “老板,你们店有没有‘杠子头’?”21日中午,在黄岛路一家小商店,陈女士想买几个“杠子头”火烧,但连问了几家店都没有收获。据悉,9月底开始,市南区对黄岛路市场进行整治,要求摊贩退路入室,没有室内场所的摊贩离开了,原先有门头的,一些因为证照不全等原因被主管部门要求整改,一些店铺则把卷帘门拉下一半,“半遮半掩”地经营。
  在整治黄岛路市场的同时,市北区进行了青岛湾二期棚户区改造,对潍县路、海泊路、高密路等路段的围合区域进行征收,始建于1897年的里院“广兴里”正在征收范围内。“这次是真的要走了,院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住户签协议拿了征收补偿。”广兴里的居民张女士说,虽然住在这里居住不便、生活条件差,居民想搬走,但这座百年里院也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有的老屋“哺育”了一家5代人,其中的感情难以割舍。
  21日下午,63岁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召集了一帮老友,带着“长枪短炮”来到黄岛路。马牙石路面、里院的生活场景、黄岛路市场的现状……这些场景永久地“镌刻”进李先生的相机里。
  近期,前来留住“街里文化”的摄影师、画家、媒体人不在少数,或是为了回忆,或是为了记录。“这里到处都是老青岛的生活缩影,不过现在确实不适合居住了。”李先生说,希望对“街里”的改造不是破坏性的,能修缮的老房子可以结合旅游行业,与中山路重新联动起来,让“街里”再次成为岛城名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