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茶经》
2015年1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唐代陆羽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开篇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陆羽没有到过云南,《茶经》里也没有云南茶叶的只言片语。但云南茶叶目前的发展与1250多年前的文献记述如此相似,用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近十多年来,茶人特别是普洱茶爱好者总喜欢谈论“某某古茶山茶树有多高大?树龄有数百年、上千年?什么土壤?什么品种?是否生长在树林下?”等等话题。这些话题已经成为当今茶界茶叶品质、价格的风向标,虽有争议但还将会持续,毕竟在《茶经》里就已有论断。本篇我从《茶经》中提到的有关茶树的大小、种植土壤的选择两个方面谈谈个人见解,也望读者给以指正。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数十尺”的茶树是对树龄在百年以上,通过有性繁殖的茶树统称。这些古茶树由于是种子播种,有主根,根系发达,容易吸收更多养分,茶树通过稀疏种植,光照均匀,易形成高大树形,茶叶病虫少。而无性繁殖的茶叶,由于没有主根,向土壤深部吸收矿物质等养分相比较弱些,但产量高,品相好看。从做普洱茶的角度看,同一地点有性繁殖的茶叶品质会优于无性繁殖,树龄大的优于小的;如果做名优绿茶、花茶、滇红茶等无性繁殖的良种茶叶则品相会优于有性繁殖。所以喝普洱茶的人们追求有性的古树,喝烘青绿茶的则推崇无性良种这也很自然。要论谁更好,主要看做成什么茶,不能一概论之。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我个人理解茶叶生长好坏取决于五个要素:土壤条件、自然环境(海拔、光照、降雨等)、茶叶品种、种管模式和加工工艺。
  茶树生长在烂石中,土壤的密度小、有空隙,积累物质成分更丰富,更利于根系生长,茶质就更好,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都抬高了“岩茶”的身价;栎壤也就是我们习惯称的“土夹石”,土壤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茶树吸收物质成分丰富,茶质好些也就自然;纯纯的黄土的壤土容易板结,透气性不好,茶树根系长得浅,吸收深层土壤的矿物质少,茶叶品质会更次点。所以茶树越大、树龄越久的根系就相对越长,土壤疏松的更有利于根系生长,更多吸收自然物质养分,古茶树不需要人为施肥也能旺盛生长上数百年乃至千年,道理也在于此。

  作者简介:包忠华,中国普洱茶文化知名专家,现任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云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普洱市茶叶协会副会长。
  天下普洱茶国山东营销中心是专注于普洱茶定制与品鉴的茶叶机构,现面向全省诚招渠道、代理商。
  济南旗舰店:济南市经十路17513号(学府大酒店往东100米路北)
  订购咨询热线:0531-81758658   13065076666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