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老理发店 十年没涨价
从入行至今,六位女理发师一干就是20载
2015年1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姐妹们一起给前来理发的顾客理发。 本报记者 孙越 摄
  ▼略显沧桑的职工理发室外景。 本报记者 孙越 摄
   本报记者 孙越 本报通讯员 华光
  一想到理发师,给人的印象大都是留着时尚发型的男士,手中的理发工具游走于发髻之间,各种染烫工具齐全。而在市中区老矿里有一家“职工理发室”,却只有几张理发椅、几个脸盆、一个炭炉子、几壶开水,还有挂在墙上的几面镜子,虽然与周围闪烁迷离的“发廊”、“发型工作室”相比,“职工理发室”几个字样和它斑驳的墙皮透露着些许沧桑与没落,但这里坚守二十余年的六位女理发师,却以朴实的服务与合理的价格赢得顾客的赞许。
一入行就在这,一待就是二十年
  27日,记者来到这间位于中兴公司“飞机楼”西北侧的“职工理发室”。虽然理发室建筑略显陈旧,但这家简朴而“古老”的理发室生意并不冷淡。光临的常客,除离退休职工外,还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理发室里的6名理发员,全是清一色的女工,她们最大的48岁,最小的也已经38岁。
  “大爷仰好,我这就给您敷毛巾。”“等一会就好了,您这比上次还多了几根白头发。”.....。说话间,几位女理发师还在忙着自己手中的活。班长任萍忙完手中的活对记者说:“这些老人们都是我们的父辈,辛辛苦苦了一辈子,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一位正在理发的顾客王师傅说:“我从20多岁就在这里理发,这里收费便宜,手艺也好。”
  从她们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这六位女理发师都是原枣庄煤矿的职工子女,历经企业改制,现在是枣矿集团中兴公司的员工。她们刚参加工作时,枣庄煤矿还很红火,理发店的生意很好,鼎盛时店内有近30多名理发师。后来,随着企业破产,个体理发店的出现和美发行业的发展,国营理发店的生意日渐下滑,原本面积较大的理发店也逐渐缩小了经营面积,店内仅剩下6位理发师,但她们依然用心为顾客服务,沿用传统的理发、刮脸手艺。
十年没涨价 揽了一批老顾客
  讲起第一次参加工作时记忆尤新的事情时,六姐妹中的大姐大曹春霞说:“92年参加工作那年做学徒,由于手艺不精湛,时不时会刮伤顾客,但顾客没有抱怨,仍鼓励我学习,这不仅让我感到不仅是工作在岗位上也是在家里。”
  “现在我们姐妹几个承包了这间理发室,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没给单位增加负担。”班长任萍讲到。记者了解到,这六个姊妹自承包理发室起不向公司伸手要一分钱,自理水、电、煤、气等费用,年年还上交公司承包费。对待顾客她们服务周到,有时遇到老人行动不便或卧床不起时,她们还会主动带着理发工具上门服务。时光一年年过去,可她们的光荣传统至今还在传承,服务宗旨也始终没有改变。退休的老职工,或者调离的青年职工,他们到理发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来到矿里理发室,就连在西部矿区工作的许多职工,也还是习惯来这儿理发,如今在这里理发6元,加上刮脸才7元,而这份低廉的价格已有近十年没涨了。
  任萍和她的五个姐妹们现在也经常参加一些外面的美发学校的培训,为自己的手艺融入一些现代时尚的元素,在她们的眼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会让传统手艺走得更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