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各界热盼会面成功,乐见两岸进一步交流
两岸关系大突破,望惠及民众
2015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希望两岸关系有一个比较好的突破。”“习近平7日跟马英九会面,咱们等着看!”4日中午,台湾的许多家庭都在吃午饭,饭桌上的话题集中在了“习马会”上,不少台湾人士均表达了两岸继续和平发展的心愿。
  本报记者 陈玮 实习生 李雪雁              

“两岸交流成大势所趋”
  山东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负责人王建菲每年都会多次率团赴台交流,她发现台湾当地人的“寻根”意识很强,“与当地人聊天,他们会问你是哪里人,接着他们会很兴奋,说自己祖籍福建、河北或者其他省份,在他们看来,只要祖籍在一个国家,就感到了亲近感,并没有那么排外。”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怡告诉记者,台湾的青少年,由北到南,依据家庭背景、父母或师长的立场不同,对大陆的态度也会有些不同,有的积极接触,有的保守退缩,但只要是接触过大陆青少年的孩子,都觉得大陆的孩子友善、亲切。
  不久前,王建菲专程前往台湾与诗人余光中会面,交流中,一位台湾随行人员对余光中说,你现在最好不要讲“中国”,80岁高龄的余光中立刻反驳说,“我为高雄写的,‘让高雄从阳光中出发’这首歌,里面就有一个南中国海,没有一个人说要拿掉呀!”
  其实,从2006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去中国化”种种措施以来,台湾教师以及文化名人便联合抵制,台湾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金裕说,经过几年的不懈斗争,台湾国学课终于恢复,但是他担心“去中国化”风潮会损害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因此积极寻找机会将台湾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大陆交流。
  不仅教育界希望与大陆保持密切合作,原台湾地区文化部门负责人、知名作家龙应台还在任期内期望促成台湾与山东曲阜的文创产业合作。重回作家身份以后,她设立龙应台基金会,积极推动两岸青年学子交流。“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是大势所趋。”龙应台曾对来访的大陆人士表示。

“两岸关系稳定,台商才更有机会”
  “以前台湾当地人说起大陆,还是30年前的印象。”在大陆经营一家台湾餐馆的苏志勇十年前来到大陆,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以前每次回到台湾,当地人经常问,“你们那里有没有高铁?是不是还很破旧?”
  随着2008年两岸“三通”,苏志勇如今听到了对大陆不同的评价,“硬件设施比台湾好、生意比台湾好做、人也和善之类的话。”
  大陆的高速发展让不少台湾同胞看到了机会。在大陆从事茶叶生意的台商吴迪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台商到大陆做生意,看好的就是大陆给台湾的优惠政策,并且给台商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济北工业园就给了台商很多扶持政策,吸引很多台商在济南落脚。”
  远在台湾的国民党退休高层徐文(化名)说,台湾民众十分关注“习马会”,大部分都期待能顺利进行。“目前台湾经济处于衰退局面,希望能借这次会谈,拉动台湾经济,因为大陆是台湾重要的市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与我们的经济息息相关。”
  吴迪认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给台商的利益最大。“两岸关系正常发展,才能创造我们在大陆经商的有利环境。”吴迪期待着,这次会谈后续能带来更多对台商的优惠政策。
  段心怡反过来说,一些台湾居民已经担心,如果没有大陆,台湾经济会受到打击,两岸的情感、文化、共识的建立都会倒退,将非常可惜,谁也不愿意看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