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美了,腰包鼓了心里更美
美丽乡村建设,要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
2015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美丽乡村梨园村。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_美丽乡村何村一角。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摄
     本报记者 黄广华 高雯 姬生辉
  乡村美丽了,旅游搞起来了,在外打工的能人们陆续回村开起农家乐,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村美、路美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让百姓安居乐业,并且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这才是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如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保留一些文化特色,那这些特色乡村的生命力会更加旺盛。
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彰显个性
  邹城市石墙镇党委书记张亮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要结合村庄实际。
  以上九古村开发为例,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这里几乎处于了一种荒废的状态,多数村民已经搬离,只有20多户以老年人为主的原始居民居住着。尽管村里拥有明清时期以来的石墙古民居建筑群,但这一资源也几乎是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我们把它定义为保护和修复原始古村落,打算打造古村旅游品牌。由于镇政府没有资金基础,于是我们借助社会资金实施这一计划。
  我们引入四川金盆地集团,由他们实施保护和修复的主体,挖掘村落文化内涵,把这个原始古村落很好地保护下来,同时还打造成民俗展示、文物展览和休闲观光一体的古村旅游度假区。
  泗水县泗张镇党委书记罗明颖也赞同张亮的观点。他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泗张镇的乡村特点鲜明,像王家口村、王家庄村等村庄,多数依山而建、以石为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有着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所以泗张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小桥流水桃源人家,花街石巷民俗和谐新村。

带来实惠,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我觉得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更要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也让外出打工的能人回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罗明颖说,现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在为下一步打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还愁老百姓的腰包鼓不起来。
  乡村美丽了,旅游搞起来了,很多村民都开起农家乐。罗明颖介绍,比如宋家沟村一户老乡亲,他的儿子儿媳以前常年在外打工,今年他把坑塘整治来搞农家乐,让儿子儿媳回家搞起休闲垂钓。
  这种带动作用在曲阜市石门山镇也有初步体现。曲阜石门山镇党委书记刘一山介绍,石门山文化国际慢城共涉及11个行政村,围绕构建慢生态、慢生活、慢旅游、慢交通四大系统,以崄河景观改造、慢城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为重要节点,全面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二十四节气活态博物馆、六艺文化休闲区、崄河治理、慢行系统等14项重点工程。同时,以“山、水、田、村四要素”为生态格局,以石门山为中心,将其打造成“文化山”、“旅游山”、“不夜山”。在片区周边布局了自驾车露营地、高尔夫球场、少林国际武林苑、顺祥欢乐农场、山外山庄园等多个农业观光项目,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自采园”、手工作坊等房东经济、地头经济。

保留乡村文化 小村更有魅力
  各地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能让我们的乡村与众不同?
  邹城市香城镇党委书记孙颖认为,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文化。文化就如乡村之魂,是每个村落最独一无二的名片。比如,在规划香城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时,我们就定义为建设独具北方乡土文化特色的田园村落。
  结合香城镇山区丘陵的地域特点,香城镇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实施桃园片区、枣林片区等传统村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愁村、田园村,连片打造“邹东深呼吸”的美丽乡村特色游,主打回归山区田园生活。
  刘一山也赞同孙颖的这种观点。刘一山介绍,今年石门山镇以中国第一文化国际慢城建设为契机,坚持“慢是城之根、儒是城之魂”,将儒家文化融入到慢城建设中。目前,全镇以乡村旅游、民俗体验为载体,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慢城”所带来的红利。
  张亮对这个观点更是深有体会。他表示,像上九古村这样本身具有文化历史特征的特色村庄,如果失去了文化这个魂,上九古村包装得再好也是没有特色。因此,上九古村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历史遗迹,还将当地的曲艺作为常规演艺节目,让游客们尽情欣赏。这也是特色乡村的生命力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