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解“孤独死”悲剧,你我都该上上心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11月4日清晨,在市中区舜玉南区一处小平房内,一名枣庄籍的年轻男子被发现死在出租屋内。该男子租住在舜玉南区不足一月,邻居普遍反映该男子生前喜欢喝酒,可能已经死亡多日。经现场初步勘查,警方尚未发现他杀的迹象。(详见11月5日《齐鲁晚报》C08版“一独居男子死在出租屋里”)
  租客“离世多日无人知”,这样的一幕令人唏嘘不已,也让邻里关系、社区管理等各种弊病暴露无遗。如果将之作为检验外来务工者生存状态的一张试纸,那么在人文关怀、公共管理等方面,我们确实还有诸多不足。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这些老道理已是老生常谈。试问:人与人之间一旦缺乏交流、缺少沟通,就少了一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长此以往,又何谈和谐相处、守望相助?
  在外打拼,远离亲人,谁来给予租客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慰藉?这起码对应着三个层次:一者,邻里之间需要理解和沟通、关爱与帮助,在互知、互敬、互帮、互信中穿透钢筋水泥的隔断,打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怪圈,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友善的睦邻关系;二者,外来务工者所在的单位既要以“薪”留人,更要用“心”待人,并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三者,其所在社区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体恤其奋斗艰辛,构建起网格化、人本化的管理体系,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他们聚在一起、拉到一块,让“最熟悉的陌生人”走出疏离、孤立的状态,租客之间敞开心扉,邻里之间真诚交流,相识相知在社区、娱乐健身在社区、相帮相助在社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