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照顾老人,晚上才有空去浇地
李文:孝顺儿媳挑起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
2015年1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公瘫痪卧床多年来,一直由儿媳妇李文悉心照顾。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实习生 于亚飞 通讯员 马光仁
  归德曹楼村村民李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担起了照顾家里四位老人的重担,从没喊过苦和累。多年来,她伺候着瘫痪在床的爷爷、公公,照料着不能自理的奶奶、婆婆,她用自己的孝心和付出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一顿饭分三四份来做
  李文出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43岁的她嫁到曹楼村已有20个年头。多年来,她一人照顾四位长辈,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李文丈夫的爷爷2005年突发脑血栓,瘫痪至今,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病,生活也不能自理。李文的婆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已没有能力照顾上辈老人,而公公患股骨头坏死多年,左大腿残疾,在2007年又不幸患上脑血栓,彻底瘫痪。丈夫需要在外打工维持家里的生计,照顾老人及孩子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在了李文身上。
  一个女人同时伺候家里四位患病老人,谈何容易?但李文硬是自己扛了下来。她吃苦能干、任劳任怨,特别是在伺候老人方面,她做得更是细致入微。平常日子里,李文每天起早贪黑,忙活着四个老人的衣食起居。早上先给爷爷、公公翻身,再给奶奶、婆婆穿衣服,帮他们洗漱完后再去准备全家的早饭。四位老人各有各的喜好,加上有的牙口不好,一顿早饭李文就得分成三四份来做,午饭和晚饭更是如此。忙活完老人吃饭,再张罗着给老人吃药、打针,一折腾就是一整天。
  生活照料只是一方面,老人年纪大了,又长期卧床不能外出,有时会像小孩子一样情绪不稳,他们更需要一些精神上的陪伴。每当忙活完家务事,李文都会坐在老人身边,听奶奶、婆婆絮叨过去的事,或是给爷爷、公公讲讲村里的新鲜事,帮老人解闷儿。每次和老人拉呱,李文总是微笑着,耐心的听完。

为照顾好老人,只能半夜去浇地
  李文在伺候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抽时间张罗家里的8亩地。赶上浇地时,白天抽不出时间,她就晚上等老人睡觉后再去浇,一个人经常忙活到后半夜。“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没办法啊,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把老人安顿好,我累点也没啥,这么多年下来也就习惯了。”李文说。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倒也安稳,但就怕老人的病情出现反复。李文给记者算了一下,从2010年至今,爷爷住了5次医院,奶奶住了3次院,公公住了4次医院,婆婆住了两次医院。老人住院期间,李文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好老人。这5年里,李文从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好在李文的付出没有白费,老人每次住院后都转危为安。在李文的精心照料下,瘫痪在床的爷爷、公公从没生过一次褥疮,奶奶、婆婆也被照顾得红光满面,得以安享晚年。
  在这几年当中,李文一人担起照顾四位老人饮食起居的重担,其中的辛劳和磨难她默默承受着,婆婆逢人就夸:“我们这辈子最欣慰的就是有个好媳妇。”李文的孝心始终在温暖着老人,也温暖着整个家庭,影响着街坊邻居,鼓舞着身边的人。“照顾老人是我应该做的,孝顺是做人的本分,我让四位老人安享晚年的同时,也希望以行代言去教育和影响孩子,把孝顺传承下去。”李文说。
孝子故里孝道人 请推荐“身边孝子”
  人杰地灵的长清是孝子故里,郭巨埋儿的故事就起源于这里。这个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虽然孝得有违人伦,但中华民族崇尚孝道、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是凝结成儒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主体,从来没有被抛弃过。孝与忠一起构成中国千百年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两大精神根基。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离不开忠孝两字。孝是对老人和长者的尊敬,忠是对事业和信仰的坚守。离开忠孝,我们的文明便堕入虚无,一切皆无从谈起。
  弘扬孝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是媒体的责任担当。孝子故里不乏孝亲人物,在采访中,许多长清孝子给了我们难得的感动。这些草根人物生活得平凡普通,却演绎出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伟大。在长清区自来水服务中心和长清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这一系列报道,向这些孝亲人物致敬,为他们喝彩,同时希望读者关注身边的平凡,挖掘和发现更多的孝亲人物。
  如果您身边也有令人感动的孝亲人物,请告诉我们。我们栏目记者的电话是18354167086,办公电话是15706411177。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