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0151120/E22/E22_E22_0336.jpg)
◥王晓磊(右)走访村民询问大棚种植情况。
王健 摄
“一下雨泥里来泥里去的几十年了,由于没有集体收入,村民收入又低,村路硬化是咱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没想到这王书记一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村支书王京明忍不住对市派第一书记王晓磊扶贫工作这样称赞道。自2014年市派第一书记王晓磊到曲堤镇王海亭村以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通讯员 韩新华 王健 记者 梁越
协调100余万元,
用于扶贫工程建设
据悉,曲堤镇王海亭村是市级特困村,由于自然条件差,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村“两委”缺乏干事创业的闯劲等原因,造成该村特困、长期贫困。
该村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全村共有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288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61.0%和52.4%,扶贫解困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2014年市派第一书记王晓磊来到该村,走访了解了一系列情况,先组织实施了让“困难户温暖过冬”活动,将米、面、油等慰问物资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为三个特困户免费安装铝合金门窗,还为贫困户捐献了棉衣。
此外,王晓磊通过与曲堤镇党委政府协调,拟定了《济阳县曲堤镇王海亭村扶贫解困工作规划》,确定了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十项惠民利民的扶贫工程,并积极协调资金100余万,用于扶贫工程建设。
硬化生产路,
改善出行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刚来王海亭村,王晓磊看到,村里街道全部为土路,村民雨季出行极为困难。为完成村主干道和生产路的硬化工作,王晓磊为村里的2.8公里的主干道进行了灰土层的铺设,为新修路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保证了新修道路的质量。
基于国土部门在进行农村生产路硬化这一工程,王晓磊还积极协调该部门为村内加宽的3公里的生产路进行了硬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晓磊的积极筹备与协调下,彻底改观了王海亭村原有的泥浆路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王京明说。
此外,为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王晓磊还联系相关部门送来了4万元的赞助金。“10月初我们就开始修建水房,后来又买来压力罐,净化器也运来了,10月中下旬村里便顺利喝上了净化水。”王京明说。
谈及饮水方式,王京明称是采用刷卡方式,“村民轻轻一刷,纯净水便会流出,每斤水预计3分钱,相当便宜,这也是全镇农村安装的第一台净水器。届时,村民可全天喝到纯净水。”
流转30亩土地,
建设10个大棚
“村里穷,村委会拿不出钱来为村里办实事,说话咱都没底气。”听到王海亭村村支部书记王京明所倒的苦水,王晓磊意识到,要想摆脱贫穷,得从根上找原因,要彻底摘掉穷帽子。 王晓磊则与村委会协商,流转土地30亩,计划建设10个高标准黄瓜蔬菜大棚,承包给贫困户,贫困户通过直接承包或参与分红的形式从中得到实惠,土地承包出去,村集体每年也能有一部分收入。随后,王晓磊便与上级部门积极协调筹资40余万,积极筹备大棚的修建工作。
任何工作的开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棚建设中,村里一刑满释放人员百般阻挠,更换了两次建设主体还是开不了工。王晓磊借助自己所学专业,结合法律法规知识,磨破嘴皮子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大棚建设顺利进行。
现如今,在曲堤镇王海亭村,王晓磊的扶贫工作还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家家户户自来水通了;安装了35盏路灯,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村民的心;村级文化广场的垫土工程正在开展,在不久的将来,10余间、3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128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将修建完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