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科院: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朱洪蕾
通讯员 王祥峰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作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山东农业要“走在前列”,需要创新驱动;山东农民要增收致富,需要科技支撑。山东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承担着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践行着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使命,自主研发的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奏响齐鲁大地丰收的乐章。
2015年,山东夏粮总产达到469.5亿斤,比上年增产16.6亿斤,再获丰收,实现了“十三连增”。粮食总产持续提升,根本上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来实现的,其中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
该院作物所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年过七旬仍然奋斗在小麦育种第一线,作为学科带头人,自2014年初,整合全省小麦育种、栽培、土肥、植保等研究力量,组建了跨单位、跨学科的院士创新团队,主持承担山东省超高产小麦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积极开展新阶段亩产820公斤的超高产小麦育种攻关。
当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山东省农科院积极研发以“轻简化”为核心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种植管理,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以机械代替人工,实现节本增效。
省农科院通过集成创新,研发出小麦“两深一浅”轻简化栽培技术,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在东营开展盐碱地水稻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研发出苹果树“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
2015年,农业部提出农药化肥“双减”计划,要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山东省农科院通过承担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天敌昆虫工厂化生产技术和生产线,组建了国内技术领先的“天敌与授粉昆虫研发中心”,并投资1000万元建成我省首家现代化天敌工厂。主要开展天敌和授粉昆虫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技术研发,现已攻克了人工周年繁育的多项技术“瓶颈”,掌握了赤眼蜂、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熊蜂、壁蜂等昆虫工厂化生产技术。
天敌与授粉昆虫产品能够有效替代激素和农药,现已在济南、泰安、聊城、潍坊等地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从而显著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但抗生素长期使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长期低剂量使用抗生素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加速了“超级细菌”的产生。同时,养殖业排放到环境中的抗生素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污染源,并引起了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深化农业废弃资源高效转化与益生菌资源研究工作,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项,分离并保存了1000余份各种功能的微生物菌株。主持完成的“高效农业微生物制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研制出系列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山东省饲料和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促进生长、降低药物用量、增加产量、降低残留等作用,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