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荒山绿化、退耕还果,这事办得好
风景美了,人的腰包也鼓了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邹城十八盘秋景
本报记者 高雯
通讯员 张晓东
11月的邹城山区,从苍翠秀美的十八盘、古藤蟠根的五宝庵山到奇峰叠嶂的峄山,处处松柏葱郁、林荫相拥。曾经岩石裸露的葛炉山、洪山等荒山,也披上了黄绿色错落有致的林木,云雾环绕的山间灵秀静谧。自2011年起,邹城市在全市9个山区镇启动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连续4年的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让绿萦满山坡。
退耕还林,村民收入增三倍
站在葛炉山山顶俯瞰,岩石被黄绿色林木环绕,蓝凌的塘坝、缎带般的山间道路,萦绕在丛丛绿境中。22日的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绿满山坡,让人很难想象,之前的这里曾是一片荒芜、草木难生的荒山。
为改善葛炉山流域生态环境,当地林业部门实施355亩山体绿化,在山上栽植黑松、五角枫等绿化苗木,在山下栽植蟠桃、苹果、板栗、大枣等优质林木,实施退耕还林6600亩。
“我们家的桃树、杏树基本成活了,从去年开始已见效益了。” 葛炉山村的李阿姨提起退耕还林的成效,神情有些激动,栽植林果的收益是原来种地瓜花生收入的3、4倍。
邹城市有大小山头368个,山区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74%。邹城市林业局负责人说,邹城群山环绕、风光优美,但多年来山区群众没有靠山、靠林富起来,多数群众以种植花生、地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荒山较多、土地贫瘠。2011年起,邹城市在全市9个山区镇启动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连续四4年实施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朱山、九龙山、云山营等一批重点山头披上了绿装。4年高标准绿化荒山5万余亩,建设经济林基地65个、10.5万亩,栽植各类优质果树和绿化苗木1000余万株。
增收致富,潜力全在山、林
“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只有把山的潜力和林的优势充分挖掘发挥出来,才能拓宽山区群众的致富空间。”这名负责人说,过去虽然有村民栽植过果树,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技术不够,造成果品质量不高,收益较低。
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从建设精品果园入手,邹城市与省果树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由果树研究所各树种专家通过培养精品示范园、举办各类培训班、驻扎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村民科学栽植、管护果园。
在每个退耕还林流域,打造精品示范园3—5处,通过示范带动实现果品优质、高产、高效。4年来,已经培育出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个、十佳观光果园1个,济宁市星级示范园23个、果树标准化样板园2个……
济宁市林业局局长程福华说,在济宁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总规划中,邹城、曲阜、泗水、和嘉祥属于山区丘陵林业特色区域,重点突出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果、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等,经过多年创建,全市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1.2%。
相关链接
2400岁的黄连木 枯树又逢“春”
济宁市古楷(jie)园小区有一棵2400岁的黄连木,高13米的黄连木依然魁梧,近2米粗的胸径显示着历史的厚重感,整棵古树需三个成年人才能抱得过来。这样一棵古树,80%的枝干已经枯死,只有东侧的枝干上还点缀着片片绿叶。
为拯救这棵古树,任城区城市管理局对这棵古树进行保护复壮,申请2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棵高龄黄连木的复壮。复壮工作历时近一个月,工作人员对树表虫洞进行封堵,树体进行防腐处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时,制作三处仿枯木支架,提升支撑和围栏的景观效果。此外,还改善了活枝一侧的土壤通气条件和营养水平,增加有机质,并拆除树下车棚。
据介绍,黄连木又叫楷(jie)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济宁任城区现有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59株。这棵黄连木是目前济宁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树,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高龄黄连木之一。传说这里原是为纪念孔子弟子任不齐而建的任子祠遗址,这株黄连木当时就栽在祠堂前面,素有“先有楷子树,后有济宁城”之说。经多次历史变革,原祠堂已无踪迹,只留下此树,小区也因此得名“古楷园小区”。
本报记者 公素云 通讯员 仇锦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