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出炉
人才新政30条打造创业之城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23日讯(记者 李榕) 日前,《德州市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出炉,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了不同政策的“人才新政30条”。到2020年,全市将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名,大学生10万名;建成人才公寓300万平方米、孵化器300万平方米,把德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州、创新创业之城。
德州将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经认定给予100-10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团队,一事一议给予支持,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资助。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的,将给予50-100万元科研资助,每月发放5000元-10000元生活补贴。
对引进和新入选的国家级、省级高层次医疗卫生、教育教学人才,除享受正常职称工资外,每月给予1000元-2万元生活补贴;对特需人才,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引进和新入选的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给予2000元-3万元一次性补贴。对新入选市级其他重点人才工程的,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10000元补贴。
根据不同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市、县将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人才公寓。省“泰山学者”及以上层次的国内外人才,提供100-16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在德州自购住房的,给予20-50万元购房补贴。其他层次的人才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人才公寓。
并将鼓励和支持基础性研究和科技研发活动,对获得各级科技奖项的首位完成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此外,加快建设和引进人才中介机构,对人才中介机构成功引进省“泰山学者”及以上层次的人才(团队),给予3-20万元经费补助;对大学生新创办企业可申请不超过100平方米的房租补贴;对引进和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补助;鼓励各县市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技术研究院,每处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等。
高速开通
11月22日,受京津冀境内雨雪天气影响,滨德高速公路德州北收费站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并启动应急预案。23日上午德州收费口外有不少货车滞留停靠在路边,9点20分许北京方向开放通行,部分滞留车辆陆续驶进高速口。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