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歧视是合力抗艾的前提
2015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民论坛
  □宋鹏伟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12月1日中新网)
  在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中,性传播占比最高,于是“滥交”几乎成为了艾滋病的代名词。再加上男男性传播比例的迅速上升,“同性恋”的标签也被贴了上来。感染艾滋病的人常常遭遇多重歧视,不敢见人、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还有人以故意传播的方式报复社会。
  由于常识缺乏,对其传播途径、病症表现并不了解,即使是医疗机构,也存在着拒诊情况,使得恐惧在全社会相互传导。沉迷于道德评判只会加深社会裂痕,而改变现实的前提首先是科学地面对。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必须不断重申:艾滋病并非都与性行为有关,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也是传播途径;同性恋具有“生物基础”,不是病,也无法“矫正”。事实上,艾滋病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感染者能带病生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感染者的病发死亡率只有1%。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只有全社会不断了解、包容和接纳不同者与不幸者,艾滋病人群才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生活,让阳光驱走阴霾。反之,则灾难不仅属于他们。所以要抗艾须合力才能见效,而形成合力的前提,首先是不再歧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