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美食文化交流会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召开
马来西亚皇厨现场烹制“软壳蟹”
2015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来自马来西亚的皇厨钟伟纶(右)、吴筱华为大家制作了6种不同口味的软壳蟹。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本报12月1日讯(通讯员 樊福军 记者 王晓霜) 螃蟹肉质细嫩洁白、鲜美,但剥壳取肉实在太麻烦,对于那些既馋又不想动手的人来说,未免是种折磨。山东滨港农业公司养殖的“软壳蟹”可以直接带壳吃,让犯懒的消费者大快朵颐。1日,中马美食文化交流会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北海大饭店召开,现场,来自马来西亚的皇厨钟伟纶、吴筱华为大家制作了6种不同口味的软壳蟹,推动中马饮食、文化交流。
  本次美食交流的主打食材就是北海软壳蟹。其实,软壳蟹不是特殊的螃蟹品种,也不是用化学药品把蟹壳泡软,而是螃蟹的一种生活状态。螃蟹在换下旧壳后,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内新壳是软的,这种螃蟹被称为软壳蟹。软壳蟹有着硬壳螃蟹的全部营养价值,同时拥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第六大生命元素——甲壳素。
  1日,来自马来西亚的皇厨钟伟纶、吴筱华在北海大饭店现场支起炉灶,先后烹制出“马来西亚酥炸软壳蟹”、“椒盐软壳蟹”、“软壳蟹卷”等6道软壳蟹美食,两位厨师忙得热火朝天,也引得围在烹饪现场旁的市民垂涎三尺。大家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厨每一个烹饪的手法、细节,一边还不忘拿出手机来拍照、录像。“实在是受不了这诱惑了,真想赶紧尝尝这美味的蟹子。”在一旁等待的周女士说。
  中马两国的饮食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内涵,各自在世界上展示了独特的魅力。本次中马美食文化交流旨在展示两国饮食文化风采,促进两国饮食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马经济文化交流,将山东北海软壳蟹推向世界,打造独具特色的山东北海软壳蟹品牌。此次中马美食文化交流的举办将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软壳蟹产业、海洋渔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措施,促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
 相关链接 
北海将建全国最大软壳蟹生产基地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捕捞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持续不断的破坏性捕捞和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通过人工工厂化繁育及养殖成为保障持续性供给海产品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滨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从2014年7月公司成立到今天,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3项软壳蟹的实用型专利。规模养殖软壳蟹的条件日趋成熟。到2016年滨港公司将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全国最大的软壳蟹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年产优质软壳蟹180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6200万元。公司结合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软壳蟹生态循环水立体养殖和低温快速微冻冷链相结合的新型软壳蟹养殖系统,填补了国内软壳蟹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空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