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等引发颅脑损伤,泰医附院专家——
重型颅脑损伤易引发硬膜下积液
2015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它损伤复合存在。本期空中诊室,我们邀请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新华,他为大家讲解了常见的颅脑损伤的治疗,并提醒家属如何更好地照顾脑外伤患者。
  “造成颅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和火器伤、偶见难产和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等。”张新华副教授说,颅脑损伤可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就是其中之一。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硬膜下积液的表现与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相似,但是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与脑受压的局限性体征,病情的进展比硬膜下血肿缓慢。
  “慢性者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相似,这种疾病发病非常隐匿,往往不会被注意,患者直到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障碍及脑受压表现才会去医院就诊。”张新华副教授说,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等脑疝症状。
  临床特征为轻型或中型闭合性头伤,脑原发性损伤往往较轻,伤后有逐渐加重的头疼,呕吐和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程发展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偶尔可呈急性过程,严重时亦可导致颞叶钩回疝。
  “大约有30.4%的病人出现单侧瞳孔散大,约半数有意识进行性恶化及锥体束征阳性,硬脑膜下积液量一般为50~60ml,多者可达150ml。”张新华副教授说,急性者多为血性脑脊液,稍久则转呈黄色清亮液体,蛋白含量稍高于正常。
  进展性硬膜下积液若不得到及时的处理,可能会严重影响脑功能的恢复。“临床报道,重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高。”张新华副教授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