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课外阅读走出校园,搭建家庭教育沟通平台
“聊城书香苑”受众多学校追捧
2015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建设路小学开发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最近几天,有关东昌府区一些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在“聊城书香苑”(微信号:lc-sxy)手机微信及网络阅读平台推出后,在全市广大学生及家长特别是东昌府区学生及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了东昌府区众多学校的赞誉和好评。 
  自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后,活动组建的“聊城书香苑”手机微信及网络阅读平台即在东昌府区众多学校受到追捧,搭建起了众多学校推广课外阅读及进行家庭教育的沟通平台。
“有时间就看看文章,挺好的一个事儿”
  为了让更多学生及家长了解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最近两个月,东昌府区教育局团委书记代丽每当参加活动时都会多一项工作,向与会人员介绍推广“聊城书香苑”手机微信及网络阅读平台。 
  据代丽介绍说,作为围绕“立德树人”组织的一项活动,由聊城市教育局联合齐鲁晚报发起的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真正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打造了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这个活动通过新媒体传播手段搭建平台,组织专家定期为各个学段的学生及家长推广一些经典文章,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大家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代丽说,通过“聊城书香苑”平台进行阅读不仅省去了去书店购书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平时有时间就能打开手机阅读文章,虽然活动才启动两个来月,她已经成为“聊城书香苑”的读者。当前,广大学生家长基本都像她这样平时比较忙,忙完一整天工作后很少再有人能详细过问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更别说再专门拿出时间自己读读书了。现在依托“聊城书香苑”手机微信或网络阅读平台,平时有时间就看看文章,想想就是挺好的一个事儿。
“学校也希望家长能养成阅读好习惯”
  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是城区热门学校阳光小学建校起就着重重视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阳光小学在过去9年多时间里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后来干脆将“海量阅读”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进行探索。
  据阳光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学生阅读面广了,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为此,学校从2009年就开始进行教学探索,每学期专门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组织阅读。尽管书目都是学校精心选择的,但由于阅读的书籍在家长眼里都是与考试无关的“闲书”,有些家长不理解,担心孩子成绩受到影响,无奈之下,从去年起将一个月的集中阅读“化整为零”,专设“海量阅读”课分散到每周,一学期下来总体时间和阅读字数总量基本不变。 
  谈到其中的无奈,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家长没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家长不了解阅读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自然也就不会支持让孩子多看所谓的闲书。”阳光小学副校长吴琳琳介绍说,其实学校也希望家长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支持孩子平时多读书。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正好搭建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此自活动一启动就在全校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推广。
“共同读书还能 促进家长和孩子交流”
  根据最初规划的设想,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除了依托新媒体传播技术,利用手机微信及网络搭建“聊城书香苑”阅读平台定期推送文章。因为当前普遍不提倡中小学生配备手机,还需要家长每隔一天抽出半个小时,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得到了建设路小学的认同。据语文老师出身的建设路小学校长孙殿镔介绍说,只有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让师生、家长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才能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的目的。为此,建设路小学自建校起就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不仅采取多种形式引导老师、学生多读书,还相继开发了针对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校园里满是浓郁的读书氛围之后,建设路小学又开始推行“亲子阅读”。据建设路小学副校长张君红介绍,学校从2008年就开始尝试推行这一方面的工作,利用“亲子阅读卡”的形式,引导学生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聊城市“互联网+读书”小手拉大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倡导的“小手拉大手”恰好与学校的理念不谋而合,只有家长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达到一个高层次。更何况,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还能亲子交流,对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