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乘公交一直不太“火”
2015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燕          

  刷手机乘公交如此便捷,但是从全国各大城市过去几年推广的情况看,却一直不太“火”。记者调查发现,这和不同手机机型功能限制以及产业链整合存在难度有关。  
  其实,刷手机乘公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1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实现手机卡和城市公交卡的“二合一”,可刷手机实现乘坐地铁和公交,随后上海、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实现。2013年7月,北京首次通过手机NFC功能来实现手机刷市政一卡通乘坐地铁和公交。而省内青岛、潍坊、临沂等城市也陆续实现了此功能。
  虽然推广了几年,但是刷手机乘公交并不“火”。9日,济南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和NFC手机的普及率不高有关。“目前不是所有手机型号都有NFC功能,我们从一家运营商得知,使用这家运营商的NFC手机仅有8万部。”刷手机乘公交虽然方便,但大多数市民不会为了少带一张公交卡而专门去更换手机。
  产业链难以整合也存在很大难度。以刷手机乘公交为例,上下游涉及的产业包括,SIM卡厂商、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终端厂商(三星、华为、苹果等)、银行卡支付(银联)等。而要打通全部产业链,仅凭一家企业恐怕难以做到。另外,充值不够便捷也是产业链难整合的一个表现。
  9日,济南公交相关负责人称,“待技术成熟后,以后能实现手机话费圈存公交卡,支付宝、微信也有望能直接充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