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总有刺鼻气味令人生疑
废旧厂房暗藏打火机作坊
2015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9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邱杨) 打火机中装的气体属于易爆易燃品,见明火就会爆炸,如果在居民区内组装打火机,很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近日,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于集派出所依法对辖区一非法打火机加工作坊进行查封处理。
  12月3日,于集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某居民区煤气味刺鼻,民警立即对该地区进行了严密排查,最终在一隐蔽胡同内发现一家正在非法加工打火机的黑作坊。
  该作坊位于一间1000余平米的废旧厂房内,民警达到时,厂房内八九个工人正在随意摆放的几个工作台上为打火机充气,旁边则零散地堆放着一些已经加工好的打火机成品。在厂房的一角,还有六个已经生锈的气罐和50余箱打火机的半成品。
  现场执法民警告诉记者,这是一间早已废弃的钢结构车间,作坊主王某租用后将其作为非法加工打火机的厂房兼仓库。按照规定,正规打火机厂必须通过公安、消防机关的资质认定,并有安监、质监部门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但这里不仅环境简陋,缺乏规范的生产流程和消防措施,更无任何安全生产许可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村中附近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于集派出所依法对此作坊进行了取缔处理,查封了作坊内的打火机成品4箱、半成品50余箱、减压设备2套,气罐10余个,简易工作台10个。民警对在场员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作坊主王某对派出所的处理表示认可,并表示今后定会严格依法从事各类生产活动。
危险悬放
  8日上午,平原大队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货车车厢挡板全部放下拉载三轮车,车前轮约半米长悬空在货车厢外,安全隐患极大。   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张文超 摄影报道
逆行惹祸
  9日上午,湖滨大道陶瓷市场附近,逆行的水果三轮车躲闪不及与一辆面包车相撞,侧翻在地,水果散落一地。
                  本报记者 徐良 摄
高额利息作诱惑 非法吸存170余万
  本报12月9日讯(记者 李榕 通讯员 李栋 胡治永) 为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乐陵市某面粉公司股东商议以存款付息的方式向村民吸收资金,以高额利息为诱惑,先后非法吸收村民存款1732344元用于公司的筹建和经营。近日,经乐陵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乐陵市某面粉公司罚金5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2002年5月份,张某兄弟五人在原来面粉厂的基础上,成立以兄弟五人为股东,张某为法人的面粉公司,由于资金有限,兄弟五人就商议从村民手里吸收些存款,按月息6厘到1分2厘给付利息。
  公司正式营业后,资金运转很顺利,村民用钱可以随时来取,而且利息照付。随着公司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存钱存粮。可惜好景不长,兄弟五人因账目问题产生矛盾,到2010年5月份,除张某外,其他的四个兄弟先后退股,张某开始独自经营。
  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张某开始购买大型的设备,不料却被人骗去十多万元,期间儿子因一场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张某因压力过大患上了高血压等病,公司的效益日渐衰退。面对公司濒临破产的现状,张某已无力偿还村民的存款,就逃往外地的女儿家里居住。今年6月,张某被逮捕。
  由于张某是残疾军人且认罪悔罪态度明显,主观恶性较小,且案发前归还部分存款,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