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海源阁》入选省文化厅扶持项目
一曲《海源阁》 唱尽藏书事
2015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海源阁旧照。(资料片)
  海源阁今景。(资料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海源阁”作为国内四大藏书楼之一,对于聊城而言,是与光岳楼一样标志性的存在。而海源阁的藏书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下来。 
  最近,国家一级编剧、聊城籍剧作家刘桂成将海源阁藏书故事编写成剧本,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章兰量身打造了又一部山东梆子剧。山东梆子《海源阁》入选省文化厅扶持项目。
省文化厅地方戏扶持项目里有它
  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排演的山东梆子《海源阁》同全省82部项目一起入选省文化厅“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5-2016年度扶持项目。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 
  据了解,从11月中旬到12月初,省文化厅共收到各市和省直单位申报项目89部,经审核,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82部,新创剧本大纲35部,剧目47部,其中,原创剧目中大戏24部,小戏17部,整理改编、移植剧目6部。 
  12月初,省文化厅从山东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遴选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经过评审,评选出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5-2016年度入选项目82部,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聊城市豫剧院)排演的山东梆子《海源阁》进入入选名单。 
  山东梆子《海源阁》此次被入选为原创剧目类(大戏类),是国家一级编剧、聊城籍剧作家刘桂成将海源阁藏书故事编写成剧本,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章兰量身打造了的新一部山东梆子剧。整个剧本3万余字,全剧共分五场,每一场都充满了矛盾冲突,一场场可谓扣人心弦。 
  据悉,入选省文化厅“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5-2016年度扶持项目后,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史料抢救与保存、艺术理论研究及传承、优秀剧目展演等给予资金扶持。
  “山东聊城水一环,鲁连射书万古传。一阁一楼一会馆,两个进士双状元。”新编历史剧《海源阁》这样幕后合唱拉开了舞台帷幕。唱词中的“一阁”,就是聊城“海源阁"。
  69岁的刘桂成,原籍阳谷县闫楼镇白庄村,是从聊城走出去的全国知名的大剧作家,先后编写了《大明贤后》、《萧城太后》等著名剧本。剧本《海源阁》也是刘桂成创作完成。整个剧本3万余字,全剧共分五场。剧本从杨以增63岁写起,让杨家藏书的故事在起承转合中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
  《海源阁》故事以中心人物唐宝珊为贯串,以戏写史,穿插了与主线密切关联的情节,一场杨以增向亲翁傅绳勋讲述林则徐赠剑;二场林则徐江浙组织民团深夜造访杨以增论书;三场唐宝珊与夫杨绍和赞吴道子《仕女图》,刘鹗海源阁看书遇艳菖蒲。尤以第四场乱军进入海源阁,把珍典宋元善本书烧了取暖,唐宝珊拼死抢救宝典。第五场日寇觊觎海源阁兵临门下,90岁的唐宝珊命老仆杨安把海源阁门口和院子都撒上火药,日本人敢进来,就与楼俱焚,于书同归。  
  历史上,“海源阁”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部分散佚,但经过爱国知识分子前仆后继的救赎,大部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
五场剧目道出藏书心酸史
以戏唱史,业内评价很高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业内人士对这部剧目评价非常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戏剧理论家薛若琳表示,《海源阁》剧本将传奇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大时代与小故事融合;个人命运与文化命运紧密结合。书就是命,这是真正的文化人,杨以增四代人节衣缩食收书藏书,唐宝珊舍命护书,文脉代代相传,这就是东方文化文明的根。 
  原辽宁评剧院院长、著名戏剧理论家徐培成认为,《海源阁》剧本有四个动情点:杨以增淮阴托孤;唐宝珊为保书忘了孩子,对不起孩子;杨绍和感恩唐宝珊代己葬父;杨绍和教训孙子杨敬夫把书押在英国洋行,以致不能收回。 
  新编近代历史剧《海源阁》导演陈贻道的观点是,以书为媒把人、事、情、理、有机的编织在一起,故事的衔接采用画外音的办法。有名的清代人物都进入了海源阁。剧本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让百年风雨飘摇中的海源阁在舞台上展现得有声有色,感人至深。
剧目涉及历史人物众多 塑造出一代中华书魂形象
  山东梆子剧《海源阁》涉及杨以增、杨绍和、杨褒彝、杨敬夫、林则徐、傅绳勋(杨绍和岳父,嘉庆十八年进士,三省巡抚,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曾孙)、唐宝珊(秀才唐晋元之女,杨绍和之妾)、刘鹗 (字铁云,号老残,清末小说家,著有《老残游记》)以及杨家仆人杨安、菖蒲等众多人物。 
  清代末期的南书北渐,读书之风北移,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格变迁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杨以增儿媳、翰林院编修杨绍和之妾唐宝珊可谓璀璨夺目。唐宝珊是聊城秀才唐晋元独生女,从小爱书如命,苦读不知春秋。借清明晒书日,她女扮男装,潜入杨府当佣工。巧答对联,得缀杨门,成为海源阁管理者和真正的女主人。后来,她赴江苏淮阴接受公爹杨以增托孤,整理卷集,教子课读,巧遇刘鄂,改革家风,倡导读书救赎民性;面对土匪和日本人的威胁利诱,她泰然自若,大义凛然,舍女跳楼,抱书扑焰。她活了九十岁,谱写了将近一个世纪北方人藏书、护书、读书救国的壮歌。 
  剧本塑造了唐宝珊从20-90岁集书、管书、教书、护书、保书一代才女,一代中华书魂。可以说,这是一部高扬民族魂魄,彰显民族气节,以书为魂,以书为诗,以书为史的近代历史史诗剧。一部壮怀激烈悲怆凄婉义薄云天忠昭日月书人的颂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