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牌大学叫响“影视动漫”圈
——青岛农业大学传媒动漫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秘籍“曝光”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院学生正在制作大型科幻题材动画电影《C9回家》,2016年上映。
  科幻题材动画电影《C9回家》中的部分片段。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本报通讯员 陈太安 周维维
透视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颁奖盛典举行,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2013级娄承帅和岳霄两位同学,凭借场景应用作品《世界再大,我只想回家看妈妈》脱颖而出,荣获快克药业命题人气金奖。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影视、传媒、动漫、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一所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如何能够在“影视动漫”圈立足并崭露头角?记者走进学校一探究竟。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金奖 花落青岛农业大学
  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获金奖的《世界再大,我只想回家看妈妈》,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传达了母亲节的祝福。作品一经发布,便火爆转发,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
  获奖作品背后的作者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令人惊讶的是,作者并非出自名牌大学的“明星”专业,而是来自在不少人眼中“名不见经传”的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承办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学校,自2003年开始招生,学校动漫与传媒学院成立后,逐步摸索出非艺术类高校培养影视、动漫、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独特办学模式。而这一切,都要从学院的人才定位——“艺术工程师”说起。
  “‘艺术工程师’就是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与能力,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类项目研究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成为‘艺术工程师’有两个前提条件,即‘厚基础’和‘精专业’。‘厚基础’重点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功’,从严从细;‘精专业’重点提升学生的‘创作’和‘动手技能’,求精求专。”动漫与传媒学院院长赵晓春教授告诉记者。
  原来,在该学院,“产、学、研、用”相结合,不仅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学院在国内首次将“艺术工程师”定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种创新性的定位,改变了艺术人才之前普遍的“宽、粗、松”的培养方法,让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确、特色更加鲜明。
  赵晓春介绍,学院突出课程体系对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所有课程模块和具体课程设计,都紧密结合市场对该类人才的现实需求。力争“所学”即能“所用”,“用作品说话”,成了他们对“如何办学”的最直接回答。
“毕业大考”很严格 作品不达标延迟毕业
学生用作品说话 个个有用武之地
  获奖是考验,却不是最终目的。学校最终要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的理论和技能的“毕业大考”。
  从2006年开始,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播学院探索实行“毕业作品精品工程”,即毕业生在毕业阶段必须完成一个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品。学院加大投入对学生毕业作品进行精品培养,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作质量和创作能力。
  在该学院,学生的毕业作品类型丰富,包括影视作品类、网站建设类、广告设计类和社会调研报告类等,作品不仅要经过毕业指导小组审批通过,还于每年5月在全校师生和用人单位面前进行公开展示,接受全校师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5届毕业作品展上,300多名2015届毕业生精心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和其他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其中,十余名毕业生还凭借优秀作品现场签约找到了“婆家”。学院同时规定,毕业生论文必须结合自己作品的创作经历进行撰写,从而避免空对空的理论文章,让论文“接地气”。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作品的创作水平,学院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在毕业生大四第一个学期就选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作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只要老师签字,学院现有的摄影摄像和编辑机器、网络实验室等仪器设备,都可以随时提供给学生使用。不过,在宽松的创作条件下,也有着严格的“质检要求”——一旦作品不达标,学生将延期一到半年毕业,直至上交出合格毕业作品。
十年实践硕果累累 教学、科研均丰收
  走进青岛农大的动漫与传播学院,就必然要参观一下他们的演播大厅。这是山东省高校最大的电视演播厅,装备了全省第一套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并配置了电影动画特效合成设备。此外,学院在专业摄像机、照相机、动画工作站、视频制作工作站、网络交换机等一系列高档专用设备的配备上都非常丰富,还挂牌山东省数码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农业传播学重点实验室,全面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生用作品说话,前提是教师能出作品;学生会动手,前提是教师能动手。”赵晓春介绍,学院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有20多年科技传播、动画制作、传播学研究、艺术设计和影视创作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与企业的联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产业领域的创作项目,强化教师对影视创作各个环节、各项技能的实际体验,实现创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提高”。
  记者注意到,学院所在的教学楼上,除了各个教研室,还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solomo媒体工作室”“山东省大学生微电影工作室”“二维动画创作工作室”……原来,这些工作室,也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学院主动提供办公地点和创作设备,师生联合成立工作室,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具体的创作项目作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作能力。”赵晓春说。
  在课堂中学到知识、在工作室里锻炼技能之后,还要真枪实弹地“拉出去练练”。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作大赛,近年来,学生中有百余人次在全国ITAT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艺术节、山东大学生数字影像创作大赛和青岛动漫大赛中获奖。
  学院2010届广告专业毕业生司书玉现任职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策划经理。他在校期间参加过多次学院组织的各类大赛,跟指导老师学到不少直接有效的技能。“我们学院实践机会多,把所学专业直接对应到实实在在的岗位需求上,这让我一毕业就很快适应了工作。”司书玉说。
  十年创新,硕果满园。在青岛农大举办传媒、动画、编导等专业之初,也曾经受到过质疑——“农业大学怎么培养传播人才、动画人才?”
  十年发展路,这样的质疑声逐渐销声匿迹,换来的是更多衷心的赞言和美誉。
  如今,学院毕业学生中有50多人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60多人进入山东省农科频道、青岛电视台等省、市、区级电视台工作;更多毕业生则进入全国各地的影视、动漫、文化类企事业单位,成为新一代的传媒人、动画人。
  学院2013届毕业生张闯闯毕业后创办了闯闯影视服务有限公司,成为影视行业中的一名“小微创客”。而早在上学期间,他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创业经验”:短片《缘来是电影》获2012高校心理短片DV大赛二等奖、纪录片《我的村庄我的家》被国内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大型励志手语MV《和你一样》获联通沃杯第八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微电影一等奖……
  谈起“创业梦”的顺利实现,张闯闯说,上学期间受到的实训非常重要。“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论再修正实践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快速提高。学院这种培养模式,对我毕业后能直接进行自主创业,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我能很快上手,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2007年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传播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传播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2011年获准建立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农业传播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让学院近年来在影视动漫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教影视创作政府奖34项。由师生联合创作的动漫作品,已连续二年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得泰山文艺奖。其中,由动画专业全体毕业生创作的5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崂山传奇”系列动画片项目已进行三年,完成作品17集,而这一系列作品的基本制作模式,就是“指导教师+七八位毕业生”组成创作小组历时一年完成的。
  “让学生用作品说话,是为了让他们具备全面的创作能力。一部动画作品,从选题创意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言传身教。一部作品完成,学生也就掌握了动画电影的整个创作流水线需要的实际应用技能,完成了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赵晓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