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交警一面旗
——记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女子中队中队长董爱荣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爱荣在指挥交通。
  ▲懂事的女儿都是跟着妈妈早晨6点半起床。
     开栏的话:
  当穷凶极恶的歹徒疯狂作案时,当您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是他们挺身而出。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在万家灯火的深夜里,是他们在您身边默默守护。他们是直接面对犯罪分子的“尖刀利刃”,他们是社区村居里提醒您注意安全防范的“贴心人”。他们,是老百姓眼中的“最美警察”。
  近日,省公安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团省委和省总工会开展“齐鲁最美警察”推荐评选活动,聚焦基层一线公安民警,寻找百姓身边最美警察。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滨州有三名民警入选。分别是市公安局滨城分局视频侦查大队大队长孙绍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女子中队中队长董爱荣、邹平县公安局黄山派出所副所长宋永波。
  三名民警或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或不论严寒酷暑常年在路面执勤,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辖区服务群众。他们来自基层一线,既有面对危险时的无畏无惧,也有与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即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三名民警的故事,敬请关注。
◆一件事,让董爱荣热泪滚滚
  她很普通,在千百名滨州公安干警中行色匆匆。
  她很执着,在十余平方公里的路面上一站十年。
  “不要问我为什么痴情,不要问我为什么日复一日在人流车流中坚守,我只知道,我的一言一行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平安,能为沸腾的城市带来和谐,我便什么都不再想。”
  每换一本日记,董爱荣都毫不例外把自己的感慨庄重地写在扉页上。
  十年来,董爱荣获得了许多荣誉,被市政府记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青少年维权工作先进个人、“齐鲁先锋警员”,去年又被评为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先进个人。她所在团队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和“齐鲁先锋警队”等荣誉称号。
  雨雪风霜,似水流年,从花样青春,到人妻人母,董爱荣无怨无悔,带领女子中队22名英姿飒爽的姐妹,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中,书写着人民警察对党的忠诚……
  2009年12月,风雪交加后的一个晴日,董爱荣在黄河五路执勤,积雪尚未化尽的路上一片泥泞,不时有行人摔倒,红绿灯下,她正前后左右指挥交通。就在这时,一位大妈小心翼翼向她走来,她赶紧走上前去。“大妈,您老有什么事?”
  “我没事,闺女,就是来看看你。”说着,随手递给她一个小包。
  董爱荣懵了。她搀扶着大妈说:“路太滑,这不安全!”
  “就是因为不安全,才来看你。”大妈深情地说。
  董爱荣更懵了。这时大妈说:“我观察你几年了,电视上也见过,亲啊孩子!风里雨里太辛苦了,大妈自己蒸的包子,你尝尝。”
  董爱荣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摸着热乎乎的包子,鼻子一酸,泪水涌出眼眶。
  董爱荣的阅历很简单,1999年入党,200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滨州市公安局巡逻防暴警察支队,2005年到开发区交警大队女子中队至今。
  当她带领第一个女子中队亮相滨州,立刻成为闹市里一道靓丽风景。上任伊始,她教导大家:“我们的岗位,是执法为民的窗口,每个人的言行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我们只有擦亮这个窗口的义务,没有损害它的任何理由。”
  董爱荣把树立执法形象、改进执法态度和执法方式作为执勤执法工作的首要任务,时刻要求中队女警做到警容严整,手势规范,警车整洁,文明驾驶,在精、气、神上赢得市民和违法当事人的好评和尊重。为帮助中队女警迅速熟悉业务、工作独挡一面,她勉励同志们,纠违时敬一个礼,可以缩短警民之间的距离;问一声好,可以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用一个标准的敬礼表明执法程序的开始;从细微的小节入手,改变当事人的心理抗拒。
  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风里雨里,早已习以为常,没有节假日,没功夫感冒发烧,孩子病了,交给父母,老人病了,拜托姐妹,家人有埋怨,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
  董爱荣说:“看着孩子对妈妈认生,有时甚至故意躲着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走上岗位,什么都忘了。”
2006年一个冬天的早上,市区雨雪交加,路面结冰,考虑到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她提前半小时到岗,远远看到路边雨雪中躺着一位老人,电动车被摔出很远,她立刻跑过去,一边打120,一边脱下防寒服盖在受伤老人的身上,自己穿着单薄的羊毛衫,在雨雪中守护着老人。
  晚上,董爱荣发起高烧,连续一周不退。就是从那次起,中队的事故勘察车,立了一个新规矩:夏季配雨具、冬季配棉被,贴心呵护事故现场受害人。
  滚滚人流车海,喧嚣繁杂的路口,年复一年,默默坚守。十年来,她收到锦旗、感谢信120余件。
  十年,与她同期加入女子中队的姐妹们,一个个相继调离到机关科室,今天,仍然站在路上的,只有董爱荣一个人。“其实,领导多次找过我,问有什么困难,想不想换一个岗位。我何尝不想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但是,总要有人坚守,总应该有人坚守。”董爱荣坦诚地说。
◆对自己的岗位,董爱荣爱得真切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报通讯员 张锦程 耿婷婷
      盖嵘嵘
  “我算不得一个刚强的女性,但我觉得女性的细致、细腻的性别优势,有时无法替代。”
  为此,她总结自己十年交警工作经验,摸索规范出一套特有的执法方法。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紧密结合,营造了文明有情、畅通有序的交通软环境。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她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将法、理、情融为一体,教育当事人1万余人次,处罚5000余人次,服务群众7000余次,没有一次被投诉。她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赢得违法当事人的尊重。
  2014年夏天,她带着女警上校园岗时,一个接孩子的老大爷中暑晕倒,董爱荣用学到的急救知识及时正确地帮助了老人。2015年3月29日,她带领中队女警在黄河五路、新立河东路执勤,突然,一名横穿马路的小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立即用对讲机呼叫主岗执勤女警将这个孩子护送到路边安全处。经询问,得知孩子7岁,家住开发区安康花园,趁家长等信号灯不注意溜下电动车到路边玩耍,然后又不顾飞驰的车流朝家长追去。
  董爱荣千方百计联系女孩的家人,将孩子送回家中。后来,家长将“为民解忧,造福社会”的锦旗送到女子中队。
  她说,非亲非故的理解和支持,是一种特有的力量。
儿童的安全,备受关注。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平安行?你我他”和“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集中行动中,董爱荣利用周末等相对闲暇的时间,到市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易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种类、特点和规律,上网查资料做课件、上路收集图片,精心制定不同的教案,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课堂气氛活跃,讲授内容贴近实际,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她制作了针对专业大客、货车驾驶员、私家车驾驶员、农村务工人员等不同的课件,到辖区内滨魏集团、盟威、联通公司、邮政局、国税局、军分区、彭李、市西等单位、社区宣讲,得到广泛称赞。2011年11月,她作为山东省交警总队交通安全宣讲团成员到东营、莱芜、淄博、泰安等地市进行交通安全宣讲。到目前,进行交通安全宣讲近400场次。
  “今天,还有30多个单位预约呢。”董爱荣欣慰地说,“有时就觉得自己真的累得不行了,但一到现场,精神头又来了。”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付出
  在女子交警中队这面旗帜上,流淌着光荣与自豪,更写满了大爱与忠诚。
  董爱荣创新管理,不断探索,把大爱延伸到学校、辐射到社区,播撒到辖区的角角落落。
  在大队支持下,2012年,女子中队成立了“两团一队”,即交通安全宣讲团、爱心义工团和校园护卫队。
  当年6月,她作为全市政法系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宣讲团成员,和司法部门一起到市、县、乡各大中小学校进行普法教育70多场次。2014年4月和2015年3月,她被滨州市实验学校和中海小学聘请为“校外交通安全辅导员”。
 “爱心义工团”定期到市社会福利院帮工作人员洗衣、打扫卫生、陪孩子做游戏;到南杨老年公寓陪与孤寡老人聊天,收拾房间。“爱心义工团”与困难家庭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2012年7月,在团市委“希望工程”中“手拉手、心连心”困难家庭青少年关爱行动中,与赵光瑞小朋友进行结对帮扶,2014年5月,参与市妇联开展的“有梦、有爱、有希望—六一儿童节圆梦行动”,为四名孤困、留守儿童圆了节日礼物梦想。
  她带领“校园护卫队”成员,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北镇中学、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等校园周边巡逻、站岗,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创造了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安全宣讲团”走进辖区学校、幼儿园,讲授交通安全课300场次,受教育学生达43000人。“校园护卫队”兢兢业业,上学放学高峰期人流如织,为不留任何安全死角,不让任何蛛丝马迹的隐患逃过眼睛,确保了万无一失,12所中小学、8家幼儿园共6万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从此不再提心吊胆。
  警民结对帮扶,是她们常年坚持的一项爱民活动。杨柳雪镇东纪村孙秋英一家的处境艰难,丈夫2009年因车祸去世,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瘫痪在床的公爹,年近80的婆母患有严重白内障。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主动联系大夫,为瘫痪的老人上门治疗,减缓病痛;又为其婆母做了白内障手术,使几乎失明的老人,又重新见到了光明。揭下纱布的那一刻,老人惊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激动地像孩子般喊了起来:“看见了!真的看见了!”春种秋收,她们又出资买去化肥、农药、种子,尽力解决家中的困难。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乡镇政府,为其申请办理了农村低保。笑声,重又回到了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
  身患骨癌的下岗职工王伟、五保老人张连生、因事故失去儿子的老人唐金娥,等等,等等,都成了她们的亲人;她们还自发捐款,先后帮助辖区内52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2013年的2月7日,南洋社区敬老院88岁的韩宝芝老人,即将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弥留之际,老人提出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再看一眼那些身穿警服的女孩子。董爱荣得知后,立即带领两名女警匆匆赶到,老人攥着她的手,慈祥地笑着,安静地走了。“我没有理由离开这个神圣的岗位。”董爱荣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